电影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何以为家》中的扎因影片中共笑了两次,一次是羡慕一次是向往

2019-06-01  本文已影响9人  ws微商日记

因为没有时间去电影院看,所以就在家看了这部影片,文末附下载地址。

这是一部触动人心的反应生活真实角落的一部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主题,阐述自己的心声,《何以为家》讲的是责任;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视角,讲一个孩子的苦难和希望,一个家的责任和重要。像田馥甄和林宥嘉所唱的《给小孩》中的歌词:给小孩做梦的床,给小孩眺望的窗。而该电影中的扎因,却代表着没有床也没有窗的一群孩子。

饰演扎因的男孩本身有着跟影片中差不多的生活环境,现代动荡无国的避免者中,他们是全世界最苦的孩子中的一员。影片给他的真实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影片中他用清澈的眼神,坚定的责任感,带来了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让更多人关注到现代社会下生活的相当艰苦的一群孩子。剧中,他是一个连自己出生日期都不清楚的小少年,没有学上,没有安稳觉可以睡,跟着两个只会生不会养的父母,过着不被重视却负重的日子。

他才十二岁,照顾家里的孩子,送煤气罐儿,卖汽水,闲暇间跟一群同样没人在乎没人心疼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厮混,抽烟,拿着一张伪造的处方去药店购买含有毒品成分的药贩卖糊口。他过得很苦,却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存能力、责任感、社交能力。他背影像个大人,带着对窘迫生活的不屑一顾和唾弃感。在一个十二岁孩子的躯壳中,撑出成年人的高度,给他遇见的一切做了最好保护。这一切,来自感同身受。他父母没有对他有过的责任感,他给了别人。

为了阻止十一岁的妹妹嫁人,他试图非常努力过。但是只有一颗保护妹妹的心,却拗不过两个成年又无情的父母的力气和决定。当妹妹因为生产死去,他又提着刀去戳了娶走妹妹的成年人。为此他有了一段五年的牢狱之灾,不过对于一个生活中没有轻松可言的孩子,监狱里的日子无疑是最轻松的。只需要冷眼旁观和深思人生即可。

在此之前,他还照顾着一个偷渡避难的单亲妈妈的小卷毛。小卷毛还未断奶,一岁多,路还走不稳。因为妈妈被抓,照顾他的责任就落到了扎因身上。一路上偷别人孩子奶给小卷毛,抢别人滑板绑上家里的锅碗瓢盆拖着小卷毛去卖。也不管生病不生病带着小卷毛吃撒了白糖的家里仅有的冰块儿,也不懂安全不安全,带着小卷毛坐在路边吃干奶粉。

一系列不熟练却充满责任感的行为,让人看见一个十二岁孩子肩头的力量。这一切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那样一群孩子生活的太苦太苦,苦的他们不苟言笑,没有太多梦想,仅仅就是“自然死亡”。这句台词来自一个卖墓地花圈和抽纸的难民小姑娘,她给扎因描述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国外生活,其中最诱人的一点恐怕就是“自然死亡”这句话。

因为扎因生活的环境中,一个孩子能活到自然死亡是不容易的,比如她十一岁就嫁人而后还死于怀孕的妹妹。另外,在扎因照顾小卷毛,苦苦寻觅不到小卷毛妈妈的时候,没有什么情绪的对小卷毛说了一句:你妈妈比我妈妈还坏。这是扎因对妈妈的理解,也是最后他起诉父母的根源,在他眼里,父母都是无情无义的人,把他们生下来,却没有把他们当人看。

两句台词太深刻,深刻地扎在心里,有种血淋淋的痛,黄渤也强推了该片。而电影中所说的孩子的痛苦也不止是难民和迦百农的孩子才有,很多很多的孩子都生活的不幸运,被当做父母自以为是的情感寄托,其实他们从父母哪儿什么也没有得到过。没有爱的生活是黑暗的,扎因剧中因为一通电话让自己的生活迎来新的生活。扎因的扮演者也因为这份演戏机遇发生了巨变。

这是一个孩子的幸运,一个家庭的幸运。而这样的幸运太少,少的可怜,不足以解决所有处于艰难生活环境中的孩子们。生活在成年人的面前都是艰难的,在他们面前就更不用说了。剧中的扎因只笑了两次,一次是小卷毛的妈妈用半块蛋糕给小卷毛庆生的时候,一次是最后拍摄护照的时候。这两次一次是羡慕,一次是新生活的开始。对那样一群孩子来说,这样的开始太罕见了。通过该片,但愿有更多人关注那样一个群体,给予他们笑起来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暖和归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RJAaDIYmQ4cYZTbJwcOMw

码:9ba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