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少年推向网瘾之渊

2018-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温书小


前一段时间,网传一段来自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13号房间的尖叫声在微博上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网友们对网瘾少年们现状的关注。在网上,大家似乎都一边倒地对网瘾少年的遭遇表示同情,对“电击狂魔”杨永信进行道德谴责。而随后,临沂市卫计委发表声明:“13号病房早已不存在,而尖叫声是来自一个智力发展迟滞的八岁儿童。”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显而易见的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网瘾”而起。因为网瘾,才有了网戒中心和网络争论的存在。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心理疾病,引发全球医学界的争议。但多数专家认为,过度依赖网络只是现象,孩子依赖网络的背后涉及其他问题,如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注意缺陷障碍、焦虑或抑郁等等。

那么,到底是谁将少年推向了网瘾之渊呢?

游戏?少年?家长?亦或者是杨永信?

游戏原本无罪,但其野蛮生长却很不正常。

大约十几年前,随着电脑的普及,及电脑游戏的出现,无数的学生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原本应该朝气蓬勃地在校园里上课,却长发披肩、满身恶臭的被家长从网吧里拽出。游戏原本存在的意义是益智与娱乐,这与网瘾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立足于其原本意义的游戏不该受到谴责,受到谴责的应该是是那些以盈利为目的的游戏开发者。

网瘾的背后是家长的失职与纵容。

作为全国资深的家庭教育专家,每每家有网瘾孩子的父母前来咨询,贾容韬都让其先做“网外的功夫”。他认为“孩子如果在家里得到了温暖,有了归属感;如果在学校融入集体,有多种兴趣爱好和充实的课余生活,就不会迷恋网络。”他强调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少年的成长的重要性。

其实说到底,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修行。45岁之前,是父母教育孩子,孩子在父母价值观的引领下成人;45岁之后,则是孩子改变父母,孩子用新时代的思想来帮助父母与时共进。孩子的成长源于父母真正的改变,父母是孩子精神的导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孩子的未来。父母应该做一只手,在孩子被网瘾所驱使,走向网瘾之渊时,及时的将孩子拉回来,并引领他们回到正确的方向上去。

网瘾的根本所在是少年自制力的缺失。

少年是自己的主导者,有决定自己道路的权力。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面前,少年应该有一定的自制力,不让网络成为伤害自己的工具。青少年应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参加学校的社团,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加强正常人的人际交往,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在注重身心健康的同时,合理利用网络,让网络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助力者,而非阻碍者。路是自己选的,如果少年本身可以有足够坚定的意志力,那么我想,无论网络游戏的引力多么的大,在自己强大的意志力面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将少年推向网瘾之渊。

战胜网瘾恶魔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希望大家可以携起手来,共战网瘾恶魔,还网瘾少年青春的笑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