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武汉(十三)
那天无意间翻到去年520写给你的信,截图发给你“去年的文字,被感动了。”你随即发来一个感动的表情“你真好!”
第一天考完中国近代史:还行!
第二天考了英语:还行,有点难,不如上学期好。
第三天两门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考前说,明天我就完蛋了。晚上又发来烦死了,学不会,看不懂的一串话。复习的时候遇到困难了,是不是像罗大佑《童年》里唱的“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对你说:“吸取教训,平时多努力,今晚多复习基础知识吧。抱怨消极于事无补,反而摧毁意志。”的确,有些偏文的科目临时抱佛脚管点用,但理科类科目是要平时的基础积累的,这个时候着急上火能有什么用呢?
“我想逃跑!”你说。
我本来想说:“你往哪跑,跑回家来吗?”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删除了,打了句,“哈哈哈,插翅难逃!”用一点幽默化解我的担忧和难过。
早上考完一门微积分,你说,完了,要挂了,陈同学考得比我好。她要过了,我就疯了。
“哈哈哈哈,你还要拉个垫背的,其他人过了你咋没反应。”我安慰你,“下一场好好复习吧,是那个教得好的老师的课吧?”
“别纠结过去,暑假定计划补上来。”你的数学是高二落下的吧,再无明显起色。靠临时抱佛脚肯定不行。下学期重修吧,利用暑假补上来。
下午考的线性代数,感觉还好。明天你会在网上选下学期的课。大二学期细分专业了,你被分在4班,新宿舍的四个舍友一个在三班,两个月在五班。整个系共16个班,你们这个专业就有五个班,算是多的了。
这学期的考试还剩设计程序语言(Python )和微观经济学,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11号的四级考试因为没有按照计划有序复习,只得以“这次碰碰运气”来自我解嘲了。想当初我们一起制定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光靠计划是不够的,需要践行啊!
希望你记住每一次打无准备之仗时的窘迫,掌握更多主动权,体会一下因为充分准备而获得的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那种快感,还有内心的笃定和自信。你会迷上那种感觉的,那是主宰自己的感觉,是自己是自己主人的感觉。
听得出你语气里的快乐,青春特有的快乐,能吃能睡能玩,有大把闲暇的时光可以挥霍,真羡慕你们。
今天听课,那个老师讲得特别有意思。说孔子十五而志于学,才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如果“吾十五而未志于学”又如何呢?那也许是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衰而靠子助。就成了《都挺好》电视剧里的苏大强了。
我想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为我们的将来做储备,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有人说,生命是一条永不回头的单行道,从一个起点出发到一个终点结束。每一个出发点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他们之间是连续的。每个阶段也都建立在先前阶段的基础上,因此我们今天的生活一定是我们昨天选择的结果。
反过来说,我们明天的生活也是我们今天选择的结果。是选择安逸还是选择奋斗,可能就决定了我们今后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的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