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舞会的华丽乐章,李鸿章
19世纪末,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英国首相与晚清李鸿章并列为“当世三杰”。这本2024年度我最喜爱的书籍《潜利益—晚清群像图》以李鸿章为核心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晚清的潮起潮落。
同时,作者肖仁福不愧为畅销小说作家和历史文化学者,书籍内容措辞优美,哪怕每个篇幅内容素材有着相似之处,他依旧能把整本书处理得可读性极高,从文学鉴赏角度依旧有着很高的可读性。
其实我有的时候在想,如果说不是因为外患这个导火索让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在清朝这里灭亡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朝应该是封建制度最具稳态的国家体制。因为这个体制的皇帝可以由并不占据国家人口主流的满族人来拥有却依然能够保持国家的正常发展,就代表着这个制度本身在当时是很稳定的。
就像现在很多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类似,很多时候不是企业本身和行业本身出现了问题,很多时候打败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很可能是一些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行业外因素。
李鸿章在这个时代的交界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却又因为他代表的晚清立场而在后世饱受骂名。他非常有才华,与他的恩师“耿直如蛮牛”的曾国藩不同,他是一个善于钻营、善于投机取巧的人。看完整本书我发现,他除了骨子里的那份对于自己大清臣子身份的尊重外,他所有的事情都办得十分邪性。
也许,极具创造力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李鸿章在当时的身份太多,曾国藩的替手、三军统帅、洋务运动领袖、海防之父、外交天才、朝廷替罪羊以及疑似慈禧的政治情人。洋人的侵略是李鸿章这等宏图大业的重要原因,而他最后也死在了与八国联军的谈判桌之上,这样的命运不得不让人感叹。
一个在曾国藩犯难处能用巧劲处理难题的人的思维是很灵活的,想要突破重重阻力办成当时清朝官员极力反对的事情李鸿章在这个过程里的表现可谓“毫无道德、毫无礼数”,同时作为替大清签下丧权辱国条约的“始作俑者”,被后人诟病。
当一个组织无法向外拓展反被外部挤压的时候,组织内部原有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即出现内卷,内卷过程中人性是最禁不起考验的。当时清政府各方势力都有着自己的利益和小算盘,也都惧洋人如虎狼,唯有李鸿章能够代表清政府做好外交工作。可笑的是,在他擦完屁股后,还要被自己人耍上好几道,可见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岌岌可危,仅需
但是读完这本书,作为李鸿章,当时能够谈下这样的条件已经是为清政府做下的巨大贡献了。当时除了他以外,中国剩下的都是一些手段激烈但不成熟(比如纸上谈兵的光绪与康有为)、有着野心但仍然年轻的袁世凯,而新中国的火种尚未燃起。作为清政府代表的李鸿章,顶着内忧外患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也不怨当时的慈禧如此依赖李鸿章。
人生跟历史一样,是一段很复杂的旅程。小的时候学历史,有着很多二元论的知识点,但是长大以后阅读了很多书籍会发现,在历史进程中很多事、很多人是非常灰色的,里面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这种纠葛是小时候的我们无法明白,长大后的我们又感到无奈地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