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的传说
馆陶古镇是一只凤凰的传说,口口相传,流传了上千年之久。
神鸟凤凰大唐贞观年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明君李世民,在馆陶人魏征这位一代名相的辅佐下,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一派富足的景像。
馆陶故地,幅员辽阔,土地肥沃,隋炀帝时,把原黄河故道上的永济渠与西通洛阳的大运河连接起来,与此同时,又把从洛阳通往杭州的大运河连通一体,这就成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
途经馆陶的大运河,流水汤汤,水波不惊,河水浸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稼禾茂盛,瓜果飘香,岸边百花齐开,树木葱茏,林间百鸟鸣啭。在一个美景良辰,一只美丽的凤凰飞过这片如画的土地上空,从空中俯瞰,阡陌纵横,田畴平整,大运河在现今之南折向西去,又折向东北,形成一个称钩的态势,再向北流不到两华里,折向东去,又拐了一个弯向北流淌。南边那个河湾,就是称钩湾,北边那个河湾,就是上世纪80年代河道被取直前的北河湾。南馆陶古镇,就建在两个河湾的怀抱里。
这只美丽的神鸟爱上这块富庶瑰奇的土地,她在空中留连忘返,缓缓扇动翅膀,盘旋了一圈又一圈,最后落在一棵翠绿的大槐树上栖息。凤凰栖息的大槐树,就在南馆陶古镇老街中段丁字路口的南侧路西,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尚存。从唐代贞观年间至今1500年来,关于凤凰与古镇的民间传说,百姓们口耳相传,流传到今天。
黄诚老先生是讲述这些故事的人中最博学多才的一位。他早年念过私塾,读过四书五经,晚清时期,他追求革命理想,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早在青年时期即参加了同盟会,是馆陶县少有的同盟会员之一,他也曾在武汉任湖北督军、两湖巡阅使、壮威上将军王占元属下的军用被服厂厂长,在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他在民族危亡之际又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革命者,青年时代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读过的书也多。他讲述的凤凰与古镇的故事也最绚丽多彩。
同镇上许多人一样,笔者少年时代的许多夜晚,就凑在黄老先生北屋一盏油灯微弱的灯光下,听他讲这个美丽的故事。
故事之一,是唐代古棚、唐代古槐与唐代古庙的由来。话说唐代贞观年间,一只巨大的凤凰自西方昆侖山飞来,在现今老街上空翱翔展翅,被南、北两个河湾怀抱中这方秀美的土地深深吸引,她瞅准地面上一棵崴蕤苍翠的大槐树,慢慢降落于树上,她鸣啭一声,天下的雄鸡便一齐高唱,但她是有规律人的,午夜过后,她每鸣一声,所有雄鸡就鸣一遍,午夜至天明,凤凰按次序鸣五遍,雄鸡就随之鸣五遍,这就是五更的由来。大运河两岸人民,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人民勤劳,五谷丰登,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富足。凤凰飞走后,这里的百姓感念她的恩德,想到要在凤凰栖息的地方修建一些纪念与祭祀建筑,表示一下心意。地方上一位有学问的人拿出设计方案,在那棵凤凰栖息过的大槐树旁建一座卷棚,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飞檐高高翘起,棚顶中心攒起一个精美的木雕是凤头,卷棚以四个巨大的木柱、四根大梁与八根木檀作支撑,棚顶一分为四、各呈近似梯形的坡面,每一坡面以一块块青瓦覆之,这样,从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向望去,都状似一只昂首飞翔的凤凰,而一块块青色的小瓦,在阳光或月光照耀下,都像是凤凰的羽毛,诩诩如生、熠熠生辉,百姓代表与地方士绅看到这个设计方案的画图,一致赞赏,于是开始了施工。卷棚的梁、檀架好,棚顶的施工也已完毕,只待棚顶的收尾工程一一木雕凤头的安装了,但那个凤头的木制雕塑一直不理想,正在人们发愁之际,从东方走来一位鹤发童颜、长须飘髯的老者,他手推一辆独轮车,车上覆载一物,此物以黄缎包裹,走近卷棚灿然一笑说:"别愁別愁,愁乡一夜白了头!"然而打开黃缎包袱,大家一看,全都满意地笑开怀,原来黄缎覆盖之物,正是一个精美的凤头雕刻,工匠们安装上,严丝合缝又精美无比。大家欢欣之余,再看老者,在一片彩云之上飘然而去,这时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才忽然想起,这位长髯老者,不是那位木匠的祖师爷一一鲁班吗?看着五彩祥云之上的鲁班,人们纷份揖手恭送。
那座巍峨壮观的卷棚修好之后,百姓感念凤凰的恩德,把这座卷棚也称之为天棚,然而人们好像还有缺憾,于是又在天棚的北侧建起一座寺庙,把佛、道两路神仙一起供奉在寺庙里,这座寺庙,罕见地佛、道和谐共处,是古镇一大奇观,它每天晨钟暮鼓、钟罄齐鸣,据说寺庙里每次报时,都是收到凤鸣发出的信息,而雄鸡的耳膜,也都是感应了凤鸣,才在一天十二时辰准确报时的。记得黄诚老先生说过一句话:"北京,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咱们南馆陶,是先有天棚,后有馆陶街。"
凤凰之于馆陶古镇的故事之二,是两口(一说是四口)古井、一棵古桑、几条古街的传说。馆陶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邑城设在现今的东古城算起,已经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了。虽然历史上三次变迁,但最终仍回归旧地,此乃众望所归,也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偶然。她东临齐鲁,西达秦晋,有大运河舟楫之利,南达河洛,北通京津,乃卫运河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话说凤凰与古镇的故事,精彩纷呈,除了凤凰与唐槐、凤凰与古棚的传说之外,两口(一说四口)古井与一棵古桑、几条老街的故事,流传甚广。现有老街的格局,一条东西方向的陶山街,一条北街,一条南街,一条西南街,再加上已消失了的河东小街与河东的南北街,构成老街的全部。其实,馆陶老街在古时,正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凤凰,是一片吉祥之地。古镇北大街,上世纪60年代初有3口古井,加上填住的一口,共有四口。这4口古砖井,东边一口,水质甘甜,西边的三口,水质绵软,各有特色。传说当年凤棲槐树,为百姓带来祥瑞与富庶,各处人家纷纷落户,在一位风水先生的指点下,西南街(一称张家街)沿街民宅由东北而西南每处民宅都伸出一角,成锯齿状,所以古镇人也把西南街叫成"锯齿街",从空中看去,恰似凤之一翼,而北街古老民宅亦错落有致,恰似凤之又一翼,陶北张修礼老宅西侧张家大瓦房后低洼处,有两眼相距仅两丈余的古砖井,这就是凤凰的双眼,此其一说。第二说,北街东、西两端,各有一口砖井,其中东端一口的井旁长有一棵巨大的古桑树,这棵古树,就是凤冠上的冠羽。
这些美丽的传说,从小耳濡目染,具有奇幻的色彩,也有迷信的成份,但雄伟壮丽的唐代古棚我见过,那棵枝繁叶茂的唐代古槐我见过,那4口古井见过3口,那棵婀娜多姿的古桑我见过,古棚北侧的古寺也见过,那条锯齿形的西南街现在仍静静地坐卧在那里,它们曾见证着古镇的历史滄桑。
馆陶古镇已走进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愿这方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焕发青春的光彩,再续凤凰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