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遇见不一样的精彩写作能力及技巧

你真的会读书吗?

2020-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雪兆峰年

从读书的角度看,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读书是为了掌握什么技能,通过什么考试,或者纯粹是为了娱乐。另一种人读书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力。

两种人最初的智力水平未必有多大差别,但是假以时日之后他们的"智慧"水平将会有天壤之别。万维钢老师将后一种人,称为“读书人”。

在谈到怎样读书时,万维钢老师强调要“强力研读”。之所以称为“强力”,是因为它追求阅读的深度和效率,力图能在一本书中挖掘到最大限度的收获。

强力研读跟"刻意练习"有三个共同点:

第一,不好玩。世界冠军培训基地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强力研读"不是为了娱乐和休息,而是用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非得把一本书给融会贯通以至于长在自己的大脑里不可。这种读法相当累。我认为写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正经的工作。

第二,用的时间很少。就如同在那种专门培养天才的最好的音乐学校里,孩子们每天真正练琴的时间绝对不超过2个小时一样。没人能长时间坚持那样的强度,而没有强度的训练还不如不练。你可能每天花很多时间阅读,但你很难做到用很多时间强力研读。要把精力充沛而又不受打扰的时间段留给最好的书。

第三,不追求快。很多读书方法教人怎么用最快的速度读完一本书,其实那些有必要快速读完的书根本不配让我们读。读书的一个关键技术在于对不同的读物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娱乐性的小说,纯粹信息性的新闻,读得越快越好。而对于处在我们的"学习区"内的好书,则应该慢慢的仔细读。追求把一本书快速读完,就好像追求把一只曲子快速弹完一样,这不是练琴是完成练琴任务。读书人的一个秘密就是,读得慢,吸收知识和增长内力的效率反而更高。据说失读症患者中之所以特别容易出人才就是因为他们读得慢。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那怎样才算把一本书读通读透呢?开智微播出品人阳志平老师提出了一个“八字诀”读书法。

这八个字为“正反上下、古今中外”。

“正”就是用正面的证据验证书里的观点。比如,钱钟书在读书的时候,就很擅长记录各种鲜活的证据,而不是观点和是非的争辩。

而“反”呢,就是反向思考,用反证法检验书里的观点。比如,你读了“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觉得很开脑洞,恨不得马上告诉所有人。如果你知道反向思考,就应该先想想一万小时定律是否成立。其实,只要你耐心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科学界对这个定律的质疑文献了。有篇文章说,练习技能,时间长短起的作用并不大。而且,时间长短只对游戏、音乐、运动有帮助,对教育和职业的帮助很小。你看,用反证法,一万小时定律就不那么正确了。

“上下”的意思其实是说人要尝试在不同的空间维度里读书和思考,这样才能拓宽思维,提高创意。比如,有个关于创造力的实验,参加实验的人分成两组,一组绕着房间的边缘走,一组在房间里随便走,结果那些随便走的人更有创造力。在学习和记忆方面,这几年也有个新发现,一个人在背单词的时候,在一个地方背完,再换一个地方背,背单词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可能这是因为人类早期不停迁移的关系。所以,读书的上和下,就是要随时改变空间,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率。

“古今中外”的意思是说,把今天的知识放在古代,中国的知识放在外国,如果这时候知识还能成立,才是更接近真相的元知识,也就是更高级、更本质的知识。

“正反上下、古今中外”的八字诀读书法简单来讲,可以总结为:

正——通过正面证据去验证书中的观点;

反——通过证伪法检验、反思书中的观点;

上下——在不同的空间维度读书与思考,这样就能拓宽思维,提高创意;

古今——由今联想到古,从历史变化的角度来理解问题;

中外——从地域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知道了怎样读书,那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老喻讲过这样一句话:“读书的目的不是‘认知集邮’,而是‘切割钻石’”。

证伪比证实更具现实意义。例如你没法“证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会飞的猪,但你可以“证伪”这个命题,只要你找到一头会飞的猪。

“有用”的书,价值在于让你不要做什么事。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你的认知半径”,读书的结果是为了“缩小你的行动半径”。

* 你想发财,首先是让自己别当韭菜;

* 你想幸福,首先是让自己远离那些让你不幸的事情。

芒格鼓励人们掌握多种思维模型,很多人认为就像收集龙珠,只要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很厉害了。

这是巨大的误读。

多元思维模型不是用来搭建一个“厉害杀人武器集合”的,而是用来切割钻石。这个钻石就是你的大脑。

陶冶性情的阅读,如果不能切割你的灵魂,也是浪费时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