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道理……
《见识》这本书讲述了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对人生的看法,全书围绕着自我提升这个主题展开,比较适合年轻人读。书中有很多观点对我来说比较走心,比如“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让父母成熟起来”、“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单位的过客”……
关于家庭
1.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就是找一个好的配偶。
给男生的建议:如果希望孩子比较聪明,最好找个聪明的女生,除了迷人、有气质、聪明,一个女生自己对恋爱和家庭的看法也非常重要。要有足够的独立性,承担对未来家庭的义务。在一段完美的婚姻中,双方都要明白关系的亲密程度和重要性依次是,夫妻优先于子女,更优先于双方的父母。男生在年轻时候的可塑性很重要,就是要有一定的柔性,彼此妥协,这样才能过得长远。
给女生的建议:大部分时候,爱情和婚姻对女生的重要性远超过它们对于男生的重要性。女生要找一个能对自己好的人,不能看对方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不仅要看他热恋中如何对自己,也要看他如何对别人,能否长时间对自己好。除此之外,还要看男生有多少创造未来的能力。如果一个女生有幸找到一个用行动对自己好,而且有能力在将来对自己更好的人,牢牢把握住他吧。
2. 我们应该先让父母成熟起来。
父母生活的年代比子女早了三十年,接受的是三十年前的理念,因此父母也需要和孩子们一同学习成长。当然,父母不成熟,做子女的有责任——年轻人应该把自己看成一个成年人,用一种尊敬、而且是成年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和长辈说话,要不断地将自己接受的新思维方式和理念传递给父母,比如将读书心得告诉父母,把对时事的看法告诉他们。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放大了的自己,要想让他们有出息,父母要先成熟起来,想让孩子成为精英自己先要成为精英的父母。
关于态度
1. 不要给自己太多后路,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那么多选择。有了很多选择,我们就会把太多精力花在选择上,而不是经营自己,或许少些选择会让我们更加幸福。
2. 不要做丢西瓜捡芝麻的事情,比如为了拿免费的东西打破头,为了省一元出租车在路上走了十几分钟,为了双11抢购买不睡觉。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与其把心思放在赚钱上,不如把他们都聚焦到一点,让自己脱颖而出。
3. 很多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于做减法,做减法的关键在于找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然后下决心放弃那些事情。
4. 我们未必比十八世纪的人过得幸福。今天科技进步的结果,应该让更多人能够过上优雅而从容的生活,而不是让大家变得没有时间生活。我们也需要记住幸福的生活才是目的,而成功只是手段。
5. 一万小时只不过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远不充分。因为怎么利用一万小时非常重要,如果只是简单重复、习惯性失败、狗熊掰棒子,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所以首先要确立愿景-目标-道路,并记住凡事做记录,避免狗熊掰棒子。
6. 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是比缺钱更可怕的事情。
7. 经常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重启大脑深入思考的功能,是一种抵抗思想控制和舆论支配的方式。
8. 一个人不可能和所有人交情都很深,一个对所有朋友都一视同仁的人是很难有至交的。不知道止损的投资者注定是要倾家荡产的,在和朋友的关系上也是如此。
关于职场
1. 很多人常常分不清工作和职业。工作是大家谋生的手段,职业是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对待自己的职业需要专业的工作态度,所谓专业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标的达成为中心,所有沟通、会议和关系的建立、工作的分配都是以此为主要目标。
2. 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单位的过客,而是要做主人。人一旦觉得自己是过客,常常对很多该完成的工作视而不见,也疏于建立和维护与同事的关系。怀着这样的心态,即使跳槽也很难被赋予重任。
3. 判断一个人所说的话是善意的批评建议还是语言暴力并不难,前者采纳后明显对你工作有利,后者是无理取闹。
4. 在职场上,沟通始终很重要,任何时候做事提前打招呼总是好的方式。
5. 凡事做到50分靠常识,从50分做到90分靠技术,从90分到100分靠艺术,每个阶段是不能跳跃的。我们通过努力就能做到90分,最后的10%是在职场上处理好各种关系,遇到未知的问题总能找到解决方法。
6. 讲话要考虑到听众,能讲多少内容不取决于演讲者准备了多少,而取决于听众接受的速度及专注程度。不要企图讲清楚10件事,真正把一件事讲透彻,目的就达到了。
7. 人和人的差距看似是在智商和情商,其实是在智慧上,而智慧的核心是对人性的理解。
关于商业
1.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人们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又从线上转移到线下,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到线上是为了省钱,到线下是为了花钱。
2. 销售的智慧:
第一,销售的本质是把钱收回来,收钱是目的,把货卖出去是手段,不要把目的和手段颠倒过来。
第二,持续的生意就是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
第三,商品和服务要让消费者有面子。
3. 经营和管理的秘诀之一是不给用户选择。一个好的产品设计者会想办法引导顾客,而不会去做迎合每一个顾客的事情。
4. IT新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必经三个阶段:
① 第一个阶段虽然有了革命性的发明,产品很性感,但是毛病很多,只有对技术特别敏感的人才会使用和关注。
② 第二个阶段解决了第一阶段的大部分问题,让技术带来的好处充分显现,但是价格昂贵,有时还不好伺候,只有有钱人才会使用。
③ 第三阶段解决了价格问题,产品普及到了大众。
5. 巴菲特告诉年轻人:“我不用告诉你们该做什么,因为你们很优秀,自己知道该做什么。我告诉你们一生都不该做什么,第一,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第二,永远不要做空股票;第三,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
6. 对于投资,作者吴军给大多数人提出了一些意见:
① 彻底放弃不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风投基金、金融衍生品和高价值实物。大部分人不用考虑这些,因为他们不适合一般的老百姓。
②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决定在一座城市居住很长时间,并且有能力买住房(不是投资房)还是应该买的,大家首先要考虑的是房子的使用价值非投资价值。不过没有能力买房子,就不要为了买而买。
③ 除了住房和其他不适合老百姓的投资手段就只剩下两种投资工具:股票和债券。股票的好处是可以获得长期增长的机会,从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上看它是好的投资工具。
④ 当投资工具只剩下股票和债券两种,资产配置的策略其实也就一目了然。首先选择一个历史上表现比较好的指数基金投资,接下来选择一组好的债券,由于中国地方债券和企业债券没有严格的评级,因此国库券是几乎唯一的债券投资工具。
⑤ 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对风险的承受力和用钱的时间将比例按资产分配到股票和债券中。
⑥ 如果大家在股市投资上运气比较好,投资组合中股票这部分收益的比例会远远超过债券的比例,这时大家需要拿回一部分股票的收益,而不是跟着不理性的股民在股市上一路狂奔。另外,投资组合的微调每年一次即可。
一点思考
其实,我在写这类书籍的读书笔记时并没有完整地呈现出书中的内容,比如《见识》这本书,我就省却了“为人要谦卑”之类的,因为我觉得这类“道理”人人都懂,即使每天都看上一遍也未必做得到,所以每本书我就选取了那些可操作性强或者比较深刻的point进行总结。此刻我在反思,这一篇无聊的文章能给你带来什么?看过会给你留下些什么?答案很可能是什么都没有,也许你会随手点个收藏,却不会再翻出来,以至于这对你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我想到那句特别矫情的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整天叫嚷着要充实自己的你,却在微博朋友圈里刷了一天,吸收了大量碎片化知识,收藏了35876个生活小窍门和7864句马云、巴菲特等人告诉你的人生真理,还有258种减肥健身方法,以及78种层出不穷的高效学习法。仿佛这些知识看过+收藏=我学会了,然后经历了生活中的碰壁后,在某个失落的深夜默默编辑一条朋友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借此来控诉生活对自己的谋害,哀嚎自己的命运多么不公。 ——来自网友
本着求知的态度,我翻了翻知乎,在这个问题下发现了很多精彩的答案,比如:
低成本获取的道理并不能很好地指导生活,不管是阅读书籍、观看影视作品、老师长辈的教诲,这些对于我们获取来说是很少付出对价成本的。高成本(类似于犯错、人生变故)带来的对人生的感悟的确能在很长的半衰期中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这样的成本不是常人能付出的。
人做事情更多出于非理性考虑,我们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选择,是无法纯粹基于理性来判断的,很少有人按照博弈论的最优解去做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大家做事做决策的时候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情感、好恶、冲动、沉没成本、习惯甚至直觉等非理性因素。
说到底,人始终是情绪的动物,情感是人做事的原动力。但是,也恰恰是这种不可预测性和非理性成为了人类最可爱的部分。如果每件事情都去寻找最优解,依照那些“道理”来决策,人生岂不是太无趣。不过话又说回来,很多知识的确能够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当然,仅仅了解知识不能拯救一个人的品性,只有实践才能。那么,小爷斗胆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从现在开始,回过头去梳理一下你的收藏夹,翻翻看你收藏的那些“道理”。如果一篇文章有10个观点,第一个星期就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努力践行第一个观点,感觉已经改变了,就移步第二个观点,如果掌握了这10个观点,这篇文章对你来说已经没有价值,就把它移除收藏夹,直到清空自己的收藏夹。这种做法回头去关注你已经“占有”的信息,在当下的信息爆炸时代实在是一种挑战,但要是能够坚持,相信你一定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