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真相与谣言之战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如何应对谣言)

2017-07-11  本文已影响181人  PINOCCHIO匹诺曹

谎言跨越半个地球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

A liecan travel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

——马克吐温(Mark Twain)

【摘要】:谣言悖于事实真相,对社会发展往往有不利影响。对谣言的打击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一直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时代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使打击谣言的难度进一步提升,需要从受者传者,传播渠道管理等等多个方面采取行动。

【关键词】:新媒介,谣言,传播。

      谣言,古义为民间流传的歌谣。意义随时事变迁不断变化,今指虚构不实的传闻。即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1]

一.谣言的危害:

      谣言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不确切传播使得它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在许多情况下,流言蜚语会推动社会舆论向着偏差的方向前行,通过偏差的舆论影响人的心理,进一步影响群体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它可以使原来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紧张;使原来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变得混乱,人人心惶惶;它可以麻痹人们的思想,减弱人们的防备心理,使人不知不觉成为谣言的俘虏,它可以破坏人们的团结,削弱彼此之间的信任,制造内耗,瓦解对方的战斗力。

      由于它混淆试听的功能,谣言往往成为政治斗争或者破坏社会稳定,制造噱头为己谋私的手段和工具。如果不能做出适当及时的应对,极有可能造成极坏的影响。

      大跃进时期,各地区“放卫星”的行为一时成为潮流;文革期间脱离实际的批斗和斗争;09年山西的地震谣言……极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有序发展进步。也正是因此,古今中外,每个社会的发展过程都穿插着与谣言的斗争。

二: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流言止于事实,然而客观现实大多数时候是比较客观缺乏戏剧性甚至残酷的,至少不够理想或美好,不容易被认可或不能满足人的好奇心。正是因此,部分事实真相就缺少了趣味性、轰动性、影响力、吸引力等等此类广泛迅速传播的推动力。

      与事实的刻板面孔不同,谣言不需要遵从客观现实,就可以以各种目的为出发点(包括恶意或善意的)对事实进行“修饰美化”甚至修改伪造。使之具有使信息快速扩散的吸引力,影响力。

      谣言多是根据不完整的事实修改甚至是凭空编造出来的,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很没有底线地不断优化完善,添加各种元素产生“轰动”、“趣味”等效果,最终能够完美迎合人们的口味,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更有利于快速传播。比如当下娱乐圈中常见的炒作,炒热的信息未必真实,但其真实性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热度的提升,把某个人或事件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并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

      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可以通过下图形象地描述:

[1]

      由上图可知,谣言的传播很容易,通过各方面的辟谣澄清可能会消灭一部分,但是由于传播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所以还会不断产生新的谣言,传播速度依旧很快。马克吐温有句名言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现象——“谎言跨越半个地球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

      当下,世界已经进入了以新媒介为依托的信息时代,信息网络中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传受者的结合,都成为信息产生和传播的中转站,信息传播的数量和速度都获得了爆炸性的增长,这使得谣言的产生速度,产生数量,传播速度极其影响力也迅速增加,治理谣言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三.在新媒介环境下对症下药地治理谣言:

      信息的传播,要考虑传者,受者,传播渠道的管理控制等等角度来考虑,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也不例外。

1.受者:

      (1)首先,受者应当主动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政府与教育机构也应当注重提升公民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流言止于智者。作为铺天盖地的信息的接受处理者,受者必须认识到谣言的危害,并且有能力对信息进行辨别,判断其是否值得进一步处理和再传播。

      这一步之后,原来的受者也变成了传者,通过上一步的辨别筛选,可以有效地阻止大部分的谣言继续传播。古代的愚民政策就是反例。

      (2)受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接收到可辨别的谣言时,主动承担辟谣责任,为避免流言散布造成不良后果尽一份力。政府与教育机构也应当注重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2.传者

      (1)传者比受者更需要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信息源头的可信度。信息社会的传受者是相互转化的,所以提升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对于普通的传者,新闻媒体等等这些注重真实性客观性的传播媒体,在这方面更应当注重辨别信息的专业性,及时辟谣,以帮助社会舆论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己任。这需要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媒体组织管理的不断优化。

      (2)传者也要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专业的新闻媒体工作者则应当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与信仰。通过负责任的传者对信息的筛选加工,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这也是新闻媒介内部,每一条信息都要经过层层筛选的原因。

      (3)除了以上两方面,专业的信息传播者,比如新闻媒介应当形成自己的应对突发谣言的应急处理机制,随时准备拿客观事实与舆论作斗争。这需要媒介能力的不断积累和人才能力的不断发展,更需要媒体具有在突发情况下迅速的组织行动能力。政府也需要建立自己应对突发谣言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好与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媒体形成合力。

3.传播渠道的管理控制

      日常的管理控制在信息管理上非常重要,这包括法律完善,舆论管理等方面。

    (1)法律完善:

      在舆论真实性方面应当加紧立法,加大宣传,加强监管,加重处罚。谣言的发酵、膨胀,给个人造成名誉伤害、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扰乱社会正常秩序。

      而当下由于对蓄意在网络制造、炒作虚假信息者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大,不能够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力,所以建议在对该类案件的处罚中,应当加重惩罚程度,比如经济赔偿等内容,由此提高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违法成本,从而让有意图散布谣言达到个人非法目的者望而却步。

      (2)舆论管理 :

      抵制谣言需要官民合力。除了传受者的力量,还需要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努力。

      以治理网络谣言为例,需要传受双方努力和网络平台的自我维护,这两部分没有能力做到的部分就是政府的责任。网络警察的设立就是个例子。

      对于舆论治理,我国政府在应对方面尚欠缺经验。笔者认为,要有效应对谣言,政府应善于利用传播机制,尽量在谣言出现前对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决策与行动做到充分的信息公开,让人民参与问题的研究与决策过程。负责任的行动、充分的信息公开及科学民主的决策可以防止出现谣言滋生的信息空洞。[3]

        网络谣言也是一样,在互联网空间反击谣言,还应特别重视对谣言源头的确认。在谣言出现之初,要努力迅速确定谣言源头,并给予有力反驳,澄清事实。并对散布谣言这一行为做出有力惩罚。

      舆论引导的工作是长期的工作,需要一日日地坚持并完善体系,舆论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关系到国家兴亡。众所周知,前苏联解体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形态的混乱,必须慎重对待。[2]在英国,谣言治理是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的一部分。为此,英国在社区设立了公民咨询局,主要职责就是向民众答疑解惑,对社会问题正本清源。英国的实践证明,谣言控制中心或咨询中心在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危机时刻能及时把真实信息传播出去,从而达到社区和谐、社会稳定的作用。在一些特殊历史时期,为确保社会稳定,北爱尔兰还曾发动过“反谣言、反恐吓”运动。

      由于人类的传播本能,信息的传播会与人类社会共存,谣言也会一直持续,且其治理难度也会不断增加。但是我们的防治措施和理念都会随时代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1]360百度百科

[2]《人民日报》报道

[3]《人民公安报》报道 ——《如何有效遏制网络谣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