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你,另一个自我复活的地方娱乐圈时事评论

都8012年了,我怎么还在听周杰伦、五月天、陈奕迅?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31人  阿远学弟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让人轻轻哼唱着

/ 01 /

『你有多久没听到一首好歌了?』

两年前一次去KTV,

朋友点了首汪峰的《河流》。

听完我连忙把歌名记下,

回家后下载完了单曲循环,

高兴了好半天。

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

原来听到一首好歌的喜悦感,

于我而言已经如此珍贵了。

除却昙花一现的《河流》,

那天晚上我们唱的还是陈奕迅、周杰伦、五月天,

我躺在沙发上略微有些恍惚,

这十多年来我们都从青葱少年长大成人。

时间的痕迹在我们身上如此明显,

可对于整个华语乐坛来说,

却彷佛停滞了一般。

回首过往,

我应当已经听了十多年的歌了。

在「波斯猫守着他的爱恋一转眼却又看不见」

变成「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的过程里,

我们经历了什么?

/ 02 /

『唱片行业已经没有未来』

2018年的6月27日,

有近30年历史的香港唱片,

金钟太古广场分店因为经营困难,营业结束。

结业当日中午,创办人萧劲展曾默默到店铺驻足,

记者询问他有什么感觉,

但早已经对唱片行业心灰意冷的他,却称:

「没什么感觉。」

再给大家看一下另一个片段:

2018年金曲奖最佳新人提名的是:

「郑兴、茄子蛋、J.Sheon 、李权哲、阎奕格、苏佩卿、丁世光」

而2001年最佳新人奖是这几位:

「周杰伦、孙燕姿、戴佩妮、林凡、范玮琪」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差距?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歌曲的数量越来越多,

仅仅在去年,有超过十万首歌问世,

但是能让你单曲循环的却越来越少。

好的音乐,想要走出来为大众所接受,这条路真的很曲折。

举一个例子,李志。

把独立音乐做到了开演唱会,

场场要往死里抢票的男人,

够成功了吧?

但当他的巡演《叁叁肆》开始启动后,

总是遭到各种举报。

一个旨在向中国观众普及现场音乐理念的歌手,

连国外的人都可以理解他在做什么,

我们自己人却理解不了。

/ 03 /

『歌好不好,纯看火不火』

前一阵子有一个很火的事件,发生在华晨宇和李原杰身上。

原创歌手李原杰拿着一首

《烟花易冷+清明雨上+山外小楼夜听雨》,

以及梁静茹给他的勇气登上了舞台,

被华晨宇按在地上狠怼了一波。

更令人震惊的是,李原杰在微博上声称,

自己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让周杰伦听到这首歌。

很不幸,他的梦想在《中国好声音》上成真了。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量化,成为一个所有人在追捧的热点。

一个东西好不好吃,看他在大众点评上的分数;

一个东西好不好用,看他在淘宝上的销量。

同一个道理,

一首歌好不好听,播放量决定一切。

但音乐并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

一首歌曲好不好在我看来,

只有动人这个唯一判断标准。

如果它可以在某一个音符,某一个词句,

打动了你,

唱出了你心里想说的,

那即使它的播放量仅仅是1,也能算一首好的作品。

/ 04 /

『我说老板,一斤坚持要多少钱』

以前啊,没有流量明星这个概念吧。

一个明星要出来,要么会唱歌,要么会演戏。

长相这种东西以前是一个附加题,

有了比较容易得高分,

没有的话硬实力也能让你上去。

但是现在,抱歉,长得帅/长得美,

确实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刷出来,

哪里还会有人踏踏实实地去做音乐呢?

现在的歌手出唱片已经赚不了钱了,

想赚钱只能靠:商演、演唱会、上综艺等等。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花时间写歌,挣不了钱;

想挣钱了,没时间停下来写歌。

/ 05 /

『下一个十年,我们要听谁』

敲下这个题注,我的内心其实满沉重的。

可以说我一直认为中文是最适合写词的语言。

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沉淀,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我们写词的时间长。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录音设备,传播体系

更加完善的今天,

我会写下这样的问句。

但我确实怀念每一周盯着音乐风云榜,

期待着每一首新的打榜歌曲的日子。

音乐的启蒙方式,我们管它叫熏陶。

听着罗大佑、李宗盛,

我们走出来了周杰伦、陈奕迅。

那你能想象,

听着嘴巴嘟嘟、离人愁、学猫叫,

我们能走出来谁吗?

· END –

撰文|阿远学弟

配图|《不能说的秘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