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棉花

无意间看到一张多年前的提灯图片,那些感觉已经忘却的记忆又瞬间涌出脑海。
那时候我读小学,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三人在家,种着五六亩田地,父亲在县城的酒厂当着车间主任。
父亲月月有工资,本来日子要比一般人家日子要好些。但父亲那时年轻不知道顾家,一不下地干活(要上班),二不往家拿钱,自己的工资呼朋唤友都花掉了。
要强的母亲,虽然言语不多,在跟父亲吵了无数次架之后,彻底死了心,好好的种地,养猪,挣钱,让我们小孩子的生活不比别人差。
现在家里种地都是最省事的麦子和玉米,还都是机器收种,两茬庄稼,用不了几天就完事了。

那时候种地都是人工,最卖钱的是种棉花。母亲为了增加收入,一半多的田地都种上了棉花。其他一少部分,种了些黄豆、花生和芝麻。
棉花价钱贵,但最费事,从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再到收获期,通常把棉花出苗(播种)到 拔柴的整个过程叫棉花的一生,大概需 二百天左右。
在这期间,不但要捉虫、打药、掰花杈,还要在秋天棉花成熟时拾棉花。
种麦的节气到了,棉花桃开不完,棉花柴就被拔了下来,拉到打麦场里,摞成摞,等太阳一晒,风一吹,它们就会咧开嘴。
因为种的棉花多,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干活,实在忙不过来,到了晚上,吃了晚饭,写完作业,就要跟着母亲,提着提灯,去场里剥棉花。

已经进入初冬时节,夜里冷,母亲就让我们穿厚一点。咧开口的花桃只需用手把里面的棉花拿出来就行了,只咧开一点口的花桃壳很硬,用手剥开,才能把里面的花瓣拿出来。有时会把手扎得很疼,甚至会扎出血来。
怕弟弟调皮捣蛋,不肯干,母亲总是给我们分好堆,剥完自己的才能回去睡觉。
那时候我们都还小,弟弟没我大两岁,妹妹没我大五岁,跟着母亲在一盏提灯的照耀下剥棉花。
犹记那时的月光很好,挨边婶子大娘家总是干得很快,因为人多,根本就用不到小孩子加夜班。
弟弟只能干一会,就开始想着法把小妹惹哭,这样两人只顾着吵闹,就不要剥棉花了。母亲气得拿起棉花柴要打弟弟,他就开始急急的跑开。

母亲气得没有办法,只得让我领着他俩回家睡觉,她一个人多干会,怕赶上下雨天,淋湿了就卖不了好价钱了。
因为种的棉花多,干活的人手少,这样的日子,会持续一段时间。多年后想起,那是儿时记忆中最不愿回忆的日子,又冷,又扎手,又困,实在是一分钟都不愿干下去,但又没有办法。
别人家的都已经把棉花柴上面的棉花收拾干净了,就把棉花柴垛起来,晒干当柴火。只有我们家的还没有剥完,夜更冷了,母亲只好让五姨和小姨来帮几天忙,直到现在,几个姨中还是觉得她俩最亲。
母亲好多年已经不再种棉花,我们姐弟三人也早已各自成家。弟弟和小妹在外地做生意,我留在老家上班,照顾年老的父母。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