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由“双桥”“三桥”说开去(上)

2019-01-22  本文已影响87人  邵冬辰
由“双桥”“三桥”说开去(上)

        在古镇保护开发问题上,应如何借鉴他方的既有经验乃至仿建其精品景观,发展自我呢?

        昆山周庄,江南闻名。至著名画家陈逸飞以周庄世德、永安双桥为题材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被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以重金购下,在1984年访问中国时作为送给邓小平的礼物,周庄之名,名扬天下。一邑之同里,太平、吉利和长庆三桥呈“品”字型跨于市河交汇处,走“三桥”成为古镇一道独特风景线。

        对于周庄双桥和同里三桥,人多慨叹,感佩其建筑艺术的高超,但惊羡之余,也应观照一下自我。黎里肇始久远,就古式石桥建筑历史之悠久、构制艺术之高超而言,黎里较周庄、同里有过之而无不及。让我们把目光聚焦镇东,三里市河与北岸的桥后底河直角交汇,青龙桥、太平桥分跨两河,呈90°首尾相接,如双龙交颈,戏耍银汉,煞是有趣。

        青龙桥,俗呼相家桥。在市河东段,跨平楼街和九南街,南北走向单拱石桥。旧名际恩桥,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游方僧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里人陈姓重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里人公捐重建。桥跨13.1米、宽2.6米,桥孔宽5.45米、矢高3.8米,桥北有14级石阶、桥南16级。桥身两侧共有龙头4个、石耳4个;拱圈、桥匾、龙头、石耳均为武康石,桥匾镌刻青龙桥三字;桥身大部分是青石,青石望柱上雕刻着覆莲;桥栏为花岗石。桥两侧镌刻桥联,东侧是:长虹高挂千门月,巨锁遥连万顷云,西侧为:物华天宝日,人杰地灵时。这段志体记述,至少披露关于青龙桥的三点信息:其一,历史悠久;其二,文化厚重;其三,地理优越。第一、二两点好理解,第三点,我们可从此桥位居“市河东段”入镇口作领会,自古素以东方为尊,且黎乡里民一直视市河为蛟龙化身,则青龙桥恰居龙首,焉能不尊?何以不贵?

        从青龙桥北堍下至街面,右转,就可直上太平桥。

        太平桥 ,今呼东风桥, 在镇东,跨市河分支桥后底河,因桥西堍往北曾有土地庙又名土地桥;东西走向单拱石桥。初建无考,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道士杨浩然重建。清康熙年间里人陈永年再建,名太平桥。原桥有桥联:西北珠渊涵福地,东南宝阁峙文峰。1972年8月在原址改建为水泥双曲拱桥,长26.3米、宽4米,改名东风桥。透过这段文字,我们除了得出如此结论:不管就哪个角度考察,太平桥都不亚于青龙桥;恐怕还会说:太平桥更与时代同步发展!

        黎里青龙桥和太平桥堪比周庄世德、永安双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日电影界合拍《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就取景于青龙桥畔,孙道临下跪桥头、仰天长啸的一幕,至今还动人心魄。

在青龙桥南堍,左转,东面原来有一座名傅家浜桥的小石桥,桥跨浜上,名袭水浜。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此桥仍是镇上学生去九成湾禊湖中学的必经之途。讲到这里,想必读者头脑中已经有了那时黎里镇东“三桥”的轮廓图:市河之龙腾跃东西,桥后底河与傅家浜北南相对,如龙首一对触须飘逸,青龙、太平和富家浜三桥如龙首顶双角,傲然扬威于黎镇之东。据镇上老辈人说,早先,“走三桥”的民俗在黎里相当盛行,但凡婚庆、祝寿、诞生,主人公都要走一走“三桥”,讨个好口彩。而且,黎里可走的“三桥”还真不少,素有“傅家、青龙、太平,接桂、子来、里仁,秋禊、望恩、清风,迎祥、道南、梯云,东西北中三桥,四季鸿运高照”的民谚流传。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