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我的印记,终将伴随一生
那天夜里,睡意正酣的我被枕边的手机铃声震醒,睡眼朦胧地看一样手机,收到了第一条生日祝福。骤然清醒了一半——浑浑噩噩中,二十八个年头就这样混过去了。说实话,这些年的生日一直过的很糊涂,经常是过去了两三天才猛然想起来,过去也就过去了,不会有什么纪念,更别说给远方的母亲打个电话之类的。
说起母亲,这些年很少跟人谈及,更别说诉诸笔端。因为跟精明果敢的父亲比起来,母亲的光芒似乎完全被遮掩。记忆中大部分的经历,直觉中都是父亲起到主导作用,母亲从来都只有夫唱妇随,随声附和的份,尽显出父亲一家之主的威严。印象中母亲唯一一次对我棍棒加身,也是因为邻居冤枉我捣毁了他家的盆景。
现在想想,母亲可不就是最典型,最传统的中国母亲的形象吗?虽然高中毕业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学历的人群,但却甘愿躲在丈夫的身后,一切以丈夫为中心,以坚韧,耐劳,默默支持着丈夫,哺育,照料着我们姐弟三个一路成长。
相对父亲的严令和棍棒,母亲对我成长的影响却是在最平常的一点一滴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初时不见其形,越长大,越清晰。
再回忆起那些艰难困苦的少年时光,一家五口蜗居在不足二十平的小柴间中,一块豆腐吃三餐的艰苦已经逐渐淡忘,相对于把持一家财政大权,偶尔会偷偷带着我避开母亲和姐姐开点洋荤的父亲,母亲的节俭和坚持的样子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摆摊,为了一分钱和顾客能“打上半天太极”,哪怕吃饭上厕所都不愿轻易离开摊位一步,生怕错过一个客源。家里地财富就是这样被一点一滴地从母亲手中攥出来的。
然而,就是这样就算过年买上几两肉也要合计半天的母亲,却唯独对我们买一样东西不遗余力,那就是书,或者说是和学习有关的东西。印象中只要为了学习,只要我开口,哪怕父亲再不愿意,最终结果也一定是如我所愿的,我想父亲的从不愿到愿,母亲的“枕边风”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高考后的二姐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希望复读一年,当时父亲是不同意的,更别说后来的出国读研,父亲铁定是不想答应的,是母亲背着父亲打电话发动了全家人的力量才劝动了父亲改变了主意,在她看来,我们只有读好书才能有自强自立的本钱。
匆匆二十八年,很多东西已经从记忆的中褪去了色彩,唯独母亲印在我身上的印记越发地明显,清晰。除了二十八年前给了我生命,她的坚韧,节俭,以及为我们养成的以书为伴的习惯,已经也终将伴随我的一生,在我最不经意的时刻发挥着最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是她一生留给我最大的一笔财富。谨以此文,献给远方的母亲,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