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读书: Ⅱ 如何选书
万事开头难,难在哪儿?难在如何开始,难在如何选择一个开始。
读书如此,其它的事情也概莫如是。
在考虑成本cover与否的情况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贵就是好。所谓选择困难症,通俗的说因为穷,但本质的原因是想要的太多,而缺乏对应的资本(时间,精力,金钱)。适合就好,选择的本身除了得到还代表着放弃,或者对某些东西说---算了。
读书这事儿难在读书就要先选择一本书,不过这事儿好办.1用5W1H分析法来确认选书的范围,2用象限分析法来甄选范围需要读的书轻重缓急.
一:你打算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儿为了什么样的原因(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样的去读一本什么样的书以及想要得到怎样的结果?要是一口没读完,可以喝口水顺顺气,简单的列表步骤。
1,what 解决什么问题,读书的目的。
2,when 什么时间读书,什么时间前读完。
3,where 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书在什么地方读?
4,who 谁的问题,谁来解决。
5,why 问题出现的原因,包含内因外因
6,how 如何解决。
也有5W2H的说法,即从如何解决引申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成本。也就是7
7,how much 解决问题的成本;时间,精力,金钱
再次引申的话,就是要达成怎样的结果(时间范围内)并复盘和复核。
8,report 问题解决的结果和复盘。
写完之后突然发现,这基本是一个8D报告的核心内容,用来指导如何选择读一本书,有点大材小用,不过做事就要干脆利落,读书亦是如此;付出的成本如此高昂,我们读一本书自然要有至少等值付出的结果,所谓不忘初心,这样读一本或一类书,怎么忘不了 。
在这么多限定条件下做选择,其实已经排除了大部分的非必要选项,也就是说读的书的范围已经确定;虽然比不上21层净化过的纯净水,但是7层筛选下,最后留下的结果(书的名字),仅就某一项目前迫切要得到结果的问题来说,最后留下的具体的书有多有少。限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个人生活阅历息息相关,那就要再做一次选择。
二:用象限分析法来甄选范围需要读的书轻重缓急,也就是先后顺序,就可以开始读一本书了。
四象限分析法又称SWOT分析法即
Strength (优势) —— 内部的有利因素
Weakness (劣势) —— 内部的不利因素
Opportunity(机会) —— 外部的有利因素
Threat (威胁) —— 外部的不利因素
这里我们用四象限分析法和内部和外部交叉的矩阵,来确认之前筛选出的书阅读顺序。
大致的内容其实并不差太多,守拙的我就不再画图,直接度娘了一篇做好的图。正来说还需要一条曲线来做出1st的选择即图中的ST选项,但是感觉已经明确了两重选择,共计十二项,若是再替人确认结果。这个事情就做的太多,要被骂,所以,选择算了。
搞清楚行动的意义和目的,再用方法做出选择,然后开始行动,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大致便是如此.
甭管怎样,目前已经做出选择,下一次我们聊聊对做好的择选(书名)之后如何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