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差的生活

#波妞旅居琐记# 美漂琐记 III

2018-06-26  本文已影响9人  波妞Martina

我为什么一定要宅在家里?

自这学期开学以来,我算是慢慢恢复成了一个健康的人。不再走不动路,也没一进入密闭的教室或图书馆就两眼发黑。饭也可以吃了,不再觉得荷包蛋恶心。除了上课的时候支撑不住需要吃个口含片缓解恶心之外,基本上可以正常活动了。不再无力地卧床不起,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上课的日子,每天可以步行大约7000步,活动量不算大。中午先生陪我去学校周边的餐馆吃饭,大部分时间是去一家川菜馆吃特别午餐。有时候也去尝试新的餐馆,然后回来的路上买几个面包,喝一杯珍珠奶茶。临近中秋节的时候,我一个人吃了两盒五仁月饼,胃也满足,体重也涨得很快!医生说,或许你可以每天吃半个蛋糕(甜点)吧,再过两周该来查血糖代谢啦。为期两周的嗜甜,就这么结束了。检查结果正常,不再无法抑制地吃甜食,体重也不涨了。

不上课的日子,我就宅在家里。因为在家里喝水是最能得到保障的。整个学校,只找到一个热水泉。但是附近的办公室被回收了,也可能是我太热爱独处了,最终我还是决定在家度过漫漫长日。其实,我还是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几乎书刚开始看,就要开始准备下一餐了。

似乎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宅。宅在宿舍里,因为宿舍的条件变好了,三人间,床下就是书桌。尽管我也经常去图书馆学习一整天,但还是在宿舍自己的书桌前学习效率最高。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无法将自己所有的学习资料都带去,就很难在学习一个内容疲惫的时候,方便地切换成另外一个。

大学毕业以后,学习的环境就开始有所变化了。但是基本上,只要情绪可以搞定,还是在宿舍或者家中学习过程最舒适,也最容易进入“流”的状态。只要有书桌和椅子,再加上独自一人的空间就可以了。等到“流”中断的时候,就自然地起身休息。心情也会更好。

但是,似乎“去图书馆上自习” 是非常典型的“学习标配”。有时候情绪搞不定,我就会觉得,或许去图书馆学习,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吧。然后就逼迫自己去图书馆自习。由于自己生性敏感,能够接收到很多人的信号,所以在人多的地方学习,简直就是如坐针毡。比如,声音、味道、光线、距离、温度、气场……所有这一切都能让我的愤怒值飙升到顶端,然后我就只能沮丧而疲惫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想,或许这是内向的我。就连聊天,我也更喜欢“一对一”。与很多人聊天,让我觉得疲惫,与一个人聊天,让我特别活跃、充满活力。

在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之后,我还是努力给自己创造独处的空间,用来学习或者读书。这十几年,最长的连续自习记录是“十天”, 还借助了爱情的力量。后来,男朋友也接受了我不爱去公共场所学习的现实。经过多次尝试,每天在外时间不适合超过半天。要么一个下午,要么一个晚上。

尽管这些年可以去“自习”的场所越来越好,但我还是很少出去。书店也好、咖啡馆也好,我还是拒绝“一本正经”的自习。对我来说,这些场所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书”的存在。而且,似乎聊天比正经学习要更有意义。这样的“执念”,或许是我无法成熟理智起来的症结所在吧。

宅着很舒服。但再舒服,也还是经常会觉得孤单寂寞。尤其是以往敲敲门就可以见到、每天一起吃饭的同学朋友们都沉寂在微信里以后,更不要说15个小时的时差也在捣乱。于是,寂寞到极点,我会去家附近的咖啡馆,感受一下火热旺盛的人的气息,这样就不会觉得那么冷了。后来,我参加了跨文化的课程,认识了几个姑娘,可以经常见面聊天。这是上个学期的事情啦。这学期,我每周两天去上课,不再觉得那么孤单了。

最近一两个月,继续录制我喜欢的中文书。这件事,没什么实用价值,但是我愿意花一点时间去做的。也得到了亲人的支持。能够得到支持和反馈,果然是可以坚持得更久一些呀。

但是,每次读论文,我仍旧会不自觉地叹气。先生劝我放弃,去做一点真正喜欢的事。这是一个长期的人生课题。姑且不要恐慌,先保持好心情,然后慢慢多了解一些可能性吧。

还有两个月就要搬离这个抬抬腿就能到学校的家了。嗯,且宅且珍惜吧。

2017年10月30日 于弗吉尼亚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