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教育焦虑~上不上辅导班,是个问题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每天下午放学学校门口都会有很多等待接孩子的家长,聚在一起难免就会聊起天来,聊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报没报辅导班,哪里的辅导班更好,报了那几科的辅导班。可真是让人很无奈。
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我觉得孩子报辅导班主要是两个原因:
1、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落下了功课,有很多疑问难点解决不了,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
2、孩子非常喜欢某个学科,并且有一定的天赋,想发展成特长学科。
但只有一二年级的小孩子,真的需要辅导班吗?这或许只是父母们对孩子教育的焦虑而已。
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更有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以及教育问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焦虑症状。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确切的说从孩子出生开始,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开始为孩子焦虑了。孩子一出生,很多家长还没来得及体味喜悦,就开始了强烈的焦虑,就怕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买什么样的玩具,喝什么样的奶粉,用什么牌子的尿不湿,都要比来比去,生怕孩子比别人差。
孩子渐渐长大,又开始焦虑上什么幼儿园,上什么小学,报什么兴趣班,报什么辅导班……总之就是没完没了的焦虑。
我们为什么焦虑?
首先是向上的社会比较。父母迫切希望通过与优秀孩子的比较,为自家孩子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如果用作比较尺度的参照标准不切实际,不仅正面功效会失效,还会影响到幸福感、情绪及认知。
其次是不安全感。去年国内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对于工作的不安全感,比世界平均值高出20%。家长担心孩子将来面临激烈的竞争无可厚非,但在孩子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强调这种不安全感, 只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阴影,甚至会让他们把这个理念传递给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酝酿发酵成“中国特色的生存危机感”。
最后是从众心理。父母在对孩子缺乏准确认知时,很容易盲目从众,同时,他们也担心做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决定会面临压力。所以,即便有家长对自家孩子有全面的了解,也可能迫于外界压力而服从大多数,从而减少因自己选择失败带来的愧疚感。这一点在中国家长竞相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上,体现得极为明显。他们有些是不知孩子擅长什么、适合什么,有些就算知道,也因为害怕被“别人的孩子”落下而选择从众。
面对焦虑,我们应该怎么去调整?
几个思路:
1.与其让孩子上辅导班,不如自己先补一补做家长的功课。
在全社会各种职业都需要考证上岗的时候,唯独家长不用考资格证就能上岗,谁都应该知道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和中学班主任,见过太多太多优秀的孩子,当然也有很多不优秀的孩子。就像大家说的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两个优秀的家长,而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两个熊家长,几乎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出现什么样的孩子。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和加强配合的内容,只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上来了,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
2.我们把目光放得远点,想象孩子18岁后,你希望他身上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你希望他成长成什么样子?
很多家长都有未完成的心愿,但千万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寄于希望于孩子身上,很多孩子就是因为背负不住家长沉重的梦想而堕入深渊。
下面的一组数据显示,很多家长眼中非常优秀的孩子抑郁、自杀等极端的事情。
2015年,山东大学自杀预防研究中心调查武汉近6千名大学生,发现有16.39%的学生有自杀念头,甚至0.57%的学生经常考虑自杀。
即便去了国外——
2013年4月,加州的一名中国女留学生跳桥自杀。
2014年10月,约翰霍普金斯一名大二中国留学生因失眠焦虑压力大,服药自杀
……
3.多问一问自己孩子上辅导班到底有没有用?适当的时候可以咨询一下学校的老师和班主任。
上辅导班的孩子往往是一些不太优秀的孩子,他们每学期都提前上辅导班,到了学校里面又不认真听课,最后导致学习成绩还比不上那些没有上辅导班的孩子。
每一个来到世上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给孩子尊重,给孩子自由,给孩子爱。孩子创造奇迹的能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