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读书

牵着蜗牛去散步(2)

2017-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曾晓枫

市面上关于自闭症的误解太多了,比如自闭症患儿都是智商有问题,自闭症患儿都有特异功能,自闭症就是社交绝症,自闭症患儿按照某种治疗方式(比如ABA)没有疗愈就没救了。陈婕老师的这本自闭症患儿妈妈育儿经~《蜗牛牵我去散步》,因爱之名,积累了近八千个患儿的治疗素材,所以显得特别有价值,对我们自闭症患儿治疗有借鉴意义。

一、认知上不能以偏概全

自闭症患儿首先他是儿童,儿童就有儿童的发展需要。不能因为自闭症患儿的感知系统效能比较低,就认为孩子的智商也比较低。不能认为患儿的跟着母亲练发音没成果,就认为专业人士长期培训也不行。不能认为自闭症患儿的大多表现是不会说话,就非得首先解决孩子开口说话问题。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孩子,不要着急判定现实,要寻找孩子更多未知可能性。

这正如陈婕老师在文中所说:

什么是自闭症孩子?从语法上来讲,这是一个偏正词组,即用“自闭症”来修饰“孩子”,那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孩子”!所以在“自闭症”之前,他们首先是“孩子”。

自闭症孩子,首先是孩子。当我们回到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时,思路便豁然开朗了。因为我们不再从病症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一个孩子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来看自闭儿。

并且陈婕女士还在第一章章末提醒自闭症患儿父母:

请不要再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纠结于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样的问题上面。因为也许过多的纠结与探求都是徒劳,最终结果无疑是耽误了孩子接受康复训练的时间。与之相比,怎样帮助我们的孩子,才是家长最应该关心的问题。

重视对孩子成长的帮助、支持,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需要很长的学习期、长期处于自闭症状态的孩子除了改善症状外,也要应付基本的疾病导致的心理问题:自闭症患儿也是人!特别是孩子,在他们婴幼儿期急需要陪伴,这是他们建立安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哪怕一时间,孩子症状并没有改善,但是孩子今后会感激你不离不弃的陪伴。

另外作为自闭症患儿的家长,除了送机构治疗与陪伴,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认知升级,比如作者陈婕女士找到上海当时第一家自闭症康复治疗中心,然后又顺藤追踪日本的自闭症专家白崎研司博士、国内刘弘白博士等一系列的治疗理论与课程,从对齐齐疗愈的全过程来看,这种认知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略上不能急功近利

自闭症患儿的治疗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场持久战。陈婕女士自己带齐齐,从两岁半确诊、三岁多开始特殊机构学习治疗到孩子开口说话,孩子已经六岁半了。下面大家一起感受欣赏一下作者当时的喜极而泣。

直到有一天,我如往常般带着齐齐去机构上班。当然,我上班,他上课。走到江宁路普陀医院门口的时候,那里有一个19路电车终点站,齐齐突然开口问我:“妈妈,为什么19路车上是有辫子的?”我很惊讶,要知道一个自闭症的孩子是很难学会问“为什么”的。我故作镇定地回答了他的提问,但内心却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喜悦,虽然这时孩子已经六岁半了。

根据陈婕老师治疗中心的统计资料,一个自闭症孩子在八岁前还是有疗愈希望的;超过了八岁还没开口说话,那么这辈子或许基本就在无语生活中度过了。所以我们对自闭症患儿的疗愈,一是要注重认知升级,二是要有一个持久战的打算。书中陈女士是自己辞了自己工作,以齐齐为试验品,自己开了个自闭症患儿特殊教育机构,可以说痛定思痛的理智决定。虽然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实力辞职专心带孩子,但是及早干预和做好打持久战心理准备还是非常关键!

三、必须要以科学规范的心理学方法为基础

虽然目前系统的自闭症患儿治疗手段非常权威与刻板,不一定适合所有具体的情况。但是我们也要有“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的心态,先搞清楚目前现有的规范治疗方法,再根据具体情况,做些人性化的改变。比如陈婕女士在书中就分享了她对齐齐的疗愈经历:

我当然很急于想让齐齐开口说话。在最初的阶段,我们也使用了ABA回合式教学法。所谓ABA回合式教学法(Discrete Trial Teaching,DTT),就是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训练。这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⑴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

⑵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

⑶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⑷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虽然她后来对于齐齐的疗愈方法已经超脱了这种比较刻板的ABA治疗手段,但是规范心理学的知识仍是有效疗愈的基础,光有爱、想当然的治疗只会让孩子错失更多发展的机会。无论是作者后面采用的感统综合训练方式,还是学习瑞典让·皮亚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理论基础。所以,这本书很有爱、很知性,圈内风靡,不是没有道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