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抵乡村,情系八里
——八里湾村支教纪实与心得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个月的支教生活就要结束了。不想要说再见,但又不得不说再见。回想着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一张张可爱的面孔,第一次听到学生喊“老师好”,那份激动现在仍旧记忆犹新。可如今就要分别,心中是如此的不舍。这一个月的时光,将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回忆!
前夕
去支教时,很多人表示了深深的诧异。其实我很早就有这个想法,就很想去体验那种支教的生活,想到要去支教了就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后来,真的成为了一名支教队员,才发现这件事完全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单是准备工作就极其繁琐。经过这么多复杂漫长的前期事务,虽然不像最早的时候还怀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憧憬和向往以及可笑的宏图大志,但大家心里的一份期待和热情却没有消减,而且随着实践的来临,这份激动似乎也在慢慢发酵膨胀。
出发
考试结束的欣喜与要去支教的激动此时融合在了一起。出发前一夜久久未眠,心中一直在想支教生活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心中也有一丝隐忧,要是我教不好那些学生到底该怎么办。就在这紧张激动之余,我们支教小分队迎来了第一次聚餐,一为增进感情,二为放松心情。当日聚餐观影后已是下午五点左右,订在晚上九点出发。
时间:夜晚九点半,任务:集合出发去火车站。大家有说有笑,旅途就此展开。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旅途
出于安全考虑,九点半出发去车站。火车是在凌晨三点,这中间的几个小时真的是异常的痛苦与煎熬。九点半到十一点半,大家都比较精神,聊天喝水倒也过得挺快。从十一点半开始就犯困了,但是自己又不想睡下,就去了一个快餐店吃饭,现在想来也真是疯狂,半夜十二点吃饭,自己的作息从未这样乱过。吃吃面、刷刷手机,不知觉间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回去后看到部分队员已经进站了,还有些人在外面打电话。
进站后大厅中的灯光这时感觉尤为刺眼,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我们的阵阵睡意,趴在行李箱上就睡了起来。这样睡的也是特别难受,一会一醒,但是自己真的没有刷手机的精力了。终于到了两点五十,检票进站了,这个过程自己还是比较精神的,到了车上,放好行李,就开始近四个小时的煎熬。火车上睡得感觉很不好,瞌睡、灯光、晃动的车厢组成了这种感受。终于快到下车,天空已经放亮,生物钟的规律维持着我的行动。
下车后先是吃早点,完了继续乘坐前往上蔡县的中巴车。中巴车下放不下我们十三个人的行李,等我们都上车后把剩下的行李箱塞在通道上,真的是刚刚好。出站的时候那里的警察看了看车上的情形有点担心路上的安全,但最后还是放行了。
在中巴车上感受到自己的精力已经到达了极限,再也受不了了,不等我意识到就已经睡着了,醒来发现自己靠在旁边伙伴的肩膀上。在中巴车上我们一起吃了很多零食,力争在支教正式开始前把零食吃完。
下了中巴车,迎接我们的是太阳雨,在那里稍作休息之后,很幸运的找到了两辆面包车,我们要乘坐面包车去最终的支教地点——驻马店市上蔡县八里湾村。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第一天
八里湾村地处213省道附近,算是交通便利。从凌晨三点到中午十二点,经历火车、大巴、面包车顺利到达,迎接我们的是村里的文艺队,只见锣鼓喧天,村民们在村口热情得迎接我们。在河南省爱故乡工作站站长魏丰收老师的悉心照顾下,我们住到了魏老师家的老宅中,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雨
到达八里湾村后迎接我们的是接连两天的雨。雨也不是特别的大,就那样稀稀拉拉地下着,偶尔会停一下。乡下本来就比较潮湿,这样下雨过后就潮的更严重了,记得书本、衣物、床垫一直都是潮潮的,睡起来也很是难受,也可能是这个缘故,我们很多人都出了很多疙瘩。下着雨也不方便出去,就趁着雨还小的时候去走街串户来宣传我们支教队。
在整个支教其间,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里的雨了。一到下雨,心情都很是纠结,凉快的同时又很泥泞、潮湿。总的来说,雨带来的好处还是大于不便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屋子里好好地聊聊天休息一下。
记得有一次是停电加上下雨,在晚上闲来无事就搬把椅子坐在屋檐下,就那样静静地坐着,看着空中的雨丝像玉帘一般垂下、雨打在地面上像珍珠一样四处飞溅。心中不由得会浮想联翩,想到自己支教以来心境的变化,想到自大一开学以来经历的种种,想到自己小时候的顽皮,本以为已经淡忘的往事就在这个雨夜滴落到我的脑海中,形成圈圈涟漪。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第一次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比如说这第一次支教,这也是我第一次较为深入地了解这些乡村儿童的生活状态,实地考察看到的比电视上了解到的要更加真实、触动人心。
还有第一次做大锅饭,之前在家中都是做得一个人的饭,在这里开始尝试做十几个人吃的饭,回家后再次掌勺,果然厨艺有了很大提升,母上大人甚至放心的把做饭任务交给我自己去休息了。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再就是第一次站在黑板前给小学生们讲课,之前尝试讲课还是在高中的时候,跟同龄人讲课和跟小学生们讲课可是有很大的区别。在高中讲课时要面对着质疑的目光,同学们并不会信任你,必须要拿出百分百的努力,来讲好每一堂课,让同学来信任你。在这里讲课,你的知识面要比这些孩子广阔许多,自己发自内心想要给这些孩子讲更多的东西。
这都是非常宝贵而难忘的第一次,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说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
所以感觉,如果人生能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
七天之痒
有一个词叫做“七年之痒”,它指的是夫妻间的爱情在七年之后会进入到一个危险期。而这个“七天之痒”是我结合他人支教经验以及自身体会的再创造。这个“七天之痒”指的是我们在支教过去一周后会进入到一段疲惫期。这时初到的欣喜与激动已然过去,面对着调皮的孩子们,生活条件的不适应,会有种深深地无力感和厌倦感。
面对着支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七天之痒,我的解决办法就是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寻找生活中的美。这里的小孩子也许很调皮,可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既有调皮的一面,同时又有可爱天真的一面;这里的生活条件也许不是特别好,但是乡村的慢节奏是让人的身心都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这种感觉是在学校无论如何也不会感受到的。这里的饭菜没有外面的饭菜好吃,但是自己买的菜,自己亲手做的,这菜吃起来让人放心,远比外面的的饭菜要干净许多。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家访
七天之痒渐渐平稳度过,支教的生活让人感到越来越充实,每天都准备得十足去面对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我多么想把我知道的都交给他们,但是时间有限,我得在有限的时间里交给他们一些知识、学习方法、做人道理交给他们,当然我的人生阅历微不足道,这就要借助于跟孩子们及他们的家长进行交流,找出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帮助他们从困难中走出来。因此,家访便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找每位同学进行交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方面进行了一序列的询问,当然,开始的时候因为同学们跟我们不熟,所以一些同学特别害羞,我们问一句,他们就答一句,几天过后,我们便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自然我们和孩子们的话语便多了起来。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在此之后,我们选择了几个需要进行家访的对象,这第一次家访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第一次家访,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但是又很期待这次家访。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做冯智慧的小女孩的家里。要说起为什么来到她家,就比较有意思了,首先是这个女孩较为内敛的性格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次,是这个女孩的弟弟很是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决定对她来一次家访。
家里的院落还是很整洁干净的,由于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因此大都是爷爷奶奶留在家里照看孩子。我们见到的就是智慧的爷爷奶奶。在与老人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智慧经历父母离异后就变得内向了许多,自己给自身施加了不小的压力,而这个小男孩其实是她同父异母的弟弟。了解到这一切后,孩子的行为方式倒也感觉是可以理解的,我在想如果让我经历这一切我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刻的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这次家访活动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不仅丰富了我的教育经历,更重要的是让我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有了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获取了家长的支持,解决了影响学生发展的很多问题,为孩子后期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我想这次家访对我们大家伙都是大有裨益的。
留守儿童
这次支教活动让我接触到了纯朴的孩子们,他们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斯文娴静,有的聪明好动,还有的沉静懂事。小孩的天真烂漫在他们身上一览无遗,这些都感染了我这个大学生,让我不由自主地和他们一起唱儿歌、玩游戏。现在还记得我们一起在蝉鸣阵阵中合唱歌曲的情景。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他们家庭贫穷,这个村落的教育质量堪忧,这里的很多孩子们都处在一种放养的状态,尽管老人们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并没有特别多的精力来看管教育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中也有一部分是很积极向上、勤学好问的,他们想要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孩子他们父母大多迫于生活离乡打工,通常过年、农忙才回家几天,只留下他们和爷爷奶奶们在一起。这就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庞大的留守儿童们。
理解支教
起初我也纳闷,为什么会来这里支教? 这就是我找到的答案。大学生支教就是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孩子,支援贫困地区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为了那些欠发达地区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支教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你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越过简陋的教室窗口,穿过荒草丛生的校园,让人揪心,这时你会觉得支教活动很有必要,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获得知识。尽管农村义务教育迎来了曙光,但问题依旧很大:它还没有很好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它还缺乏优质的教师资源。
乡村教育
到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谈论的东西有很多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很多。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师范生来说这个问题似乎有些苛刻,但仔细想来,学着分析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并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对我们的长远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自我感觉这里的孩子们对上学是没有什么认识的,为什么要上学?他们只知道家长把我送到学校,让我在这里学习。在学校里的教育,也就是上课、写作业,然后考试,老师家长再按成绩好坏予以表扬和批评。成绩也还可以,比较听话的孩子们可能会升入高中,那些调皮贪玩和成绩不好的孩子,绝大多数也就和学习没有关系了。这些状况,就是当时我们所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状况。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出现这些现象与农村落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最主要的是与农村人落后的视野,落后的教育理念有关。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绝大多数农村的父母也都能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在他们看来,读书的目的是上大学,上了大学就可以不用种田而生活。他们对于读书的了解大概也就这些吧。父母对孩子成长观念的影响非常重要,而农村的家长在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观上却欠缺了很多。再者,农村地区教师力量薄弱、教学资源欠缺,教学方式陈旧等学校方面的问题也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农村孩子的教育怎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故而当下,发展教育首先要发展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
城市有着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
等到乡村富起来的那一天,相信青年人都会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乡村教育以及留守儿童都讲迎来他们的新生。
爱故乡与爱乡会
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也是我们长大后怎样也回不去的地方。
回头看看故乡,重新思考生活的方向。只有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一起来关心、思考和推动故乡的发展,以虚心、平等、尊重、和谐的姿态,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与资源合理分配的桥梁,才会有农业的美好前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城乡共建。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为了解决一系列乡村问题,为了守护故乡家园,保育乡土文化,传承中国五千年文明,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了“爱故乡计划”,旨在以“故乡情怀”唤起公众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促进在地化城乡资源的有效对接与整合,共建美丽生态家园。
我们在支教期间也有幸见证了八里湾村的青壮年们从外地回到农村,见证了八里湾村爱乡会的诞生。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初心
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
在很小的时候,一直有一个教师梦,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为台下的孩子们奉献自我。在小学的时候看电视,第一次了解到了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群体。那时看着他们的面孔就想着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爱抵乡村,情系八里这也许就是我最开始的想法。之后来到了大学就一直想着一定要进行一次支教,不仅是为圆我一个小时候的梦想,更是为我的将来引导方向。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会继续站在落后地区的一个讲台上,用自己的一生来追求初心,追求曾经的誓言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