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思维哲学之思维宇宙论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焦克城

水以清著称,那么可以说是清是水的属性,清限定水。那么如果水没有清来限制,那么水还是否为水。如果水逐渐变的混浊,或者就算清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污浊。那么水还是否为水,没有体现清的限定。如果它不是水,又该是什么呢?可我们明明知道它就是水,为什么结果却不是呢,如果限定错误的话,那么怎样的限定才正确。一种液体,能喝,能挥发......那么如果这样的限定出现突破,它还是不是水,不是水的话又是什么,很显然我们直接都能证明这一系列的限定都能找到突破。水结冰,水变浊,水凝固,等等这样的情况下水还是不是水。如果单一的限定不能对水做出充足的限定的话,那么如果用多种限定来限定水,会不会证明此物就是水。一种限定会被打破,那么多来源于一,也必将随着每个组成的一的打破而打破,多的存在只具有迷惑性,是虚华的,表面的,暂时的。那么水到底如何被认识,不能被限定的思维就是不能被认识的思维,那么不能被认识,我们又何必把水叫水。既然水是水,我们绝对存在着一种限定性,把这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相区分出来。那么这种限定性究竟是什么呢?于是我们分析一种事物本身都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能生也能灭,而世界上如果都是这样的物质所构成的话,那么世界也就能随时破灭,但是我们所生存的却是在实实在在的世界里。那么说明世界肯定有某种永恒不变的事物存在,正因为这类事物的存在,实实在在的使这个世界保持稳定。那么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对水的认识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一类事物永恒存在,使水得以成为水。如果有这类事物,那么这类事物是什么,我们如何能察觉,如何能利用?世界到底由什么物质来组成。水到底是什么?我们说世界的本质是存在某种永恒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什么,没人知道。只知道它确实存在,使宇宙保持稳定。那么这种最终确定的物质是多种还是单一的。如果这类物质是多种的,那么它们同属于这样的一类物质,他们具有一定的共性,那么他们既然具有一定的共性,那么它们就应该是由一个最初的物质不断构成,如果它们还能继续不断的细分,它们还是组成宇宙中最原始的物质嘛,它们既然能被变化,能被变动,就一定不会是永恒,既然不是永恒,那么这绝对不会是那一类永恒不变的物质。既然不是,那么又说是,显然的,这类物质是由多种物质这一结论是错的,那么这类物质只能就是由单一的某种物质构成。而且我们分析可以知道,这类物质是不可分的,永恒的,不断运动的。它们随着混沌共生,又以一种不可名状的运动迅速的构成了整个世界。

如果说整个世界是由这样的某种物质构成的,那么由同种物质构成的事物应该会相同。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那么这种构成的物质是否是这种物质。世界最初既然只有一个这样的物质,那么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人们总不能拿水当工具,不能拿泥土当作饮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世界既然存在着一种物质,构成了其中所有的世界,而且这种物质是恒定的,具有规定性。既然我们无法通过这种物质来推算整个世界是如何构成,那么我们总可以试着用总的世界,现有的来发现未知的结构规则。水总是到达一定的温度,凝结为冰。同时,冰块达到一定温度也会融化为水。这里其中有三个物质在发生作用,水,冰,大气,水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冰,说明水与冰有共同联系,既然有共同联系,说明他们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既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它们应该表现为相同,可是它们的表现却完全不同,冰是冰,水还是水。那么如果三种物质中两种物质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那么一定是第三种物质的出现改变了性质。最原始的某种物质一定是永恒的,不可再分的,运动着的。大气是一种最基本的物质集合体,当世界开始产生之前,就出现了一种物质,而这种物质一出现就以一种集合的形式表现,这是最初宇宙的雏形,又因为这种物质处于永恒的大规模的变化运动之中,在大规模空间有限的运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作用形式,这样的相互作用或者产生了新的物质,又或者改变了原有物质。如果这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物质,那么这种物质应该也有某种物质,但是因为某种物质不可再分,产生的新物质又必须含有这种物质,所以新物质的大小至少要比某种物质大,但如果某种物质之间发生一系列的作用形式,所产生的新物质比原先的物质大。那么它一定包含了两种或者以上的某种物质,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物质增值。那么如果在一定水池放入一块冰发生作用,冰会被水融化,而且水池的水位发生上涨,水池上涨的水量应该大于放入一块冰的量,而且这种上涨,产生于大气与冰的相互作用,使量得到增值,这种增值性是总体的增值,不一定是全部的增值,某段时间内必然会发生增值,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何总会存在着一定的空间稳定形态,但随着物质之间的不断作用,空间被打破是必然的趋势,宇宙产生之前就是类似混沌的有限空间,而且宇宙最后发展到无限的空间也是必然的,这都需要一定强度的物质运动。如果不断的进行这种物质作用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必定会出现挤压,结果是有限的空间必然会被无限的空间所取代。有限的物质也被无限的物质所取代。所以这个世界以无限的形式存在。如果物质的相互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物质,就是使原有的物质发生某种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两种,一种是量的变化,一种是质的变化。量的变化已经证明存在,那么我们只需研究事物的质的变化。水通过一定的条件下凝结为冰,即两种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从水的限定性变为到冰的限定性,物质性质发生巨大变化。那么物质究竟是如何发生变化呢?

我们可以知道,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事物的性质变化也必将出现在物质的永恒运动之中。我们同步的也将知道,物质之间不断的发生相互作用使物质发生增值,使物质发生增值的作用形式改变了原有物质,使原有物质逐渐发生量的累积,逐渐产生形成了新的物质形式。这种新产生的物质本身相对于原有的物质是一种变化的过程。只要发生了某种变化,物质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或者也就是这样理解,物质的运动过程即相互作用形式,使物质发生增值,在物质不断增值过程中,物质的性质发生作用,量的积累促成物质性质的质的变化。质的变化又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映的呢?还是要回到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多种物质之间的作用形式,这种作用形式无非有三种可能性,一种是全部继承较强的那种物质,一种是全部继承较弱的那种物质,一种是在两种之间按一定比例相互继承。如果是第一种的话,那么较弱的物质逐渐就会消失,全部都会变成较强的那种物质。那么如果世界上弱的物质都变为无,那么全部继承的话世界上总会存在同种物质,同种物质之间必然会发生增值,但是结果却是同类的复制。所以同样的全部继承原有的某一面必然是错误的。那么物质之间的作用形式一定是在按一定比例的相互继承。按一定比例的相互继承,如果存在着表面上的全部继承,那么所产生的新的物质必然相对于原有的旧物质发生了变化,那么任何与空气发生相互作用的物质所产生的新物质必然会在物质构成中大于空气。那么空气又与所有的物质实实在在的作用着,那么就是任何物质都会在物质构成中比空气大。宇宙是由大气构成的,那么就是任何物质都比宇宙大,也就是任何物质都不存在于宇宙,这明显是错的。所以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一定是按比例的,而且物质之间的物质构成不具有规律性。这就解释了宇宙各类物质之间大小各异,永恒稳定。那么在绝对条件下,一斤棉花和一斤苹果的效果理论上应该是一样的,因为有相同的物质构成,相同的量决定了其相同的质。但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苹果和棉花的作用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异呢?

如果相同的量决定其相同的质,那么凡事量相同的物质总会有相同的性质,即功能属性的相同。那么世界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色,性质各异的物质。如果按照前面的理论来看,那么世界的物质总是有不同的量。即各个物质之间存在普遍的差异性。可是物质最初具有相同的量,相同的量发生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如果产生了绝对的差异性,那么只可能是物质运动具有先后性,有顺序,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可是我们发现的物质运动却是绝对的,无时无刻的。所以物质世界中质的差异未必只是由单单的量的积累造成的,可能或许有着其他的因素所影响,或者我们所认识的不具有彻底性,不具有把握一般的性质。这种因素到底是什么呢?它一定伴随着新物质的产生而相应出现,一定发生在物质的作用过程中。回归到物质的运动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多种物质在一定的作用下不断的发生某种作用形式,这种作用形式不断的按比例的转移着原来参与反应的物质,构成了新的物质。新的物质产生与按比例的转移,那么这种转移究竟是如何的转移。这种转移过程无非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简单转移,第二种复杂转移。如果物质之间的运动形式只是简单的转移的话,那么相同的量的构成应该会具有相同的性质。显然,简单转移是错误的。那么物质的转移必然就是复杂转移,即绝不是简单的平移运动,于此相反,它们必然是经过旋转重组,使新构成的物质在结构上区别于其它物质。这种结构重组受制于物质之间的作用形式,以及物质之间量的结构差异。正是这样结构组成的不同,使同等的量产生不同的性质,也使我们发现物质之间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构差异是造成差异的根本,量的增值是运动过程附加的,有时未必能起到影响物质性质的功能。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事物,正是物质之间不断发生作用过程,形成物质的增值,改变着物质的结构组成,从而影响着物质的性质。同类事物的出现,是指物质中具有相同结构组成的物质体。它们产生于相同的物质作用形式。物质体组成的同类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回到物质的本原来说都是同类,都会经过最初的作用形式,因为作用形式所造成物质结构的差异而逐渐产生了差异。那么作用形式是什么呢?

作用形式是发生在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它是相互作用的具体作用形式。造成物质之间的结构性差异,是由相互作用产生的,它必然要借助于一定的作用形式。即两种物质之间发生什么样的关系,联系是作用发生的前提。从最原始开始,世界还处在一定的混沌之中,物质与物质的作用过程就产生了,这时候由于受到空间限制,物质间的作用形式为简单化的相交作用,而且物质与物质之间还存有一定的暂时性。由于宇宙的出现也即物质空间的无限扩大。这种暂时性会被打破,而且改为更具瞬时性。物质之间的作用形式逐渐多样化。逐渐的相应产生形成更加复杂的作用形式。这样的作用形式不断的改变着物质的结构组成,使物体产生差异。也使物质不断的发展。像这样的由最初到变化的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作用形式就叫做规律,每一个规律也都被称之为真理。把握好每一个真理都是我们所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像这样从开始直接到结尾,都会是原物质,把握好原物质这一事物最终的本质也被叫做绝对真理。

空间是什么?空间首先总是由大气所构成。大气是一类特殊的物质。它无形无状,没有任何限定性。它是全部物质的载体。同时又因为它的无形无状,不具限定性,所以它并不属于普通意义上物质的范畴,就是因为它可以做物质的载体,所以它同时又是一类特殊的物质。它不在却又因为含有物质而无时不在。空间是物质的表现场所,空间由物质构成,没有空间更谈不上物质。因为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具有限定性,那么空间大气自然而然的因为他们的非限定性而具有限定性。大气因为其特殊性,所以与物质之间的作用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式,其特殊性体现在它与其它物质之间的按一定比例的作用,其比例更多的来自于其它物质。同时,又因为它是任何物质的存在物,所以同时它又具有空间的职能。使物质之间得以发生变化,并且最终会因物质的运动而破裂。大气的产生是同时随着空间的产生而产生的,空间是自然就存在的,不然世界就将无从谈起。大气代替着空间的职能,或者说大气也就是空间。大气是宇宙的具体表现,也是任何限定空间的具体表现。大气由于同时又具有部分物质的功能,与光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水,在一定的空间限定中,只有水与大气,这样的持续与水发生反应的大气就被特定的叫做空气,因为有了空气的限定也就具有了物质,它的前身就是大气中的部分物质性。因为生命最开始产生时需要水,空气,光,所以生命无论走到任何时候也必将以它们的存在而存在。这就相当于宇宙之中最初的那种物质。宇宙的建构以物质运动为开始,以运动形式下产生的结构差异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物质,以结构的相同产生了相似的物质。物质最初是什么样的结构,物质最初是孤立的,单一的,没有任何结构。结构的产生建立在一定的物质体之上。所以说任何物质的结构都与最原始的物质类似,或者说任何物质都与最原始的物质是同类。同类有同类的共性,最原始的物质就是最根本的共性,共类物因此运动而产生了剩余属性,剩余属性是附加的,暂时的,只有最根本的共性才是绝对的,永恒支配性的。

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物质世界,在不断运动中进行空间的扩大,在运动中发生一系列改变物体结构组成的相互作用,使物体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也正是这样的相互作用,有了水,有了生命,有了空气。发现规律,寻找最终真理是我们一切的宿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