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的黄飞鸿为何终成一代宗师?
《黄飞鸿之壮志凌云》(1991)在很多武侠电影迷心中,具有非一般的价值。怀旧、励志、理性、豪情、家国情怀……很多元素组合成了这一经典难以被超越的地位。
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下李连杰这部电影中的经典元素,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我这边就当作抛砖引玉了。
历史重现
区别于后来一系列武侠电影的卖点,比如情节、比如动作、情义,《黄飞鸿》这部电影呈现的是一个时代,这从电影的英文名“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直译为中国往事)就可看出。
为此,导演徐克从小细节到大场面,从主要人物到路人甲,都一一进行了布置,呈现出了清末的众生相。
这里面,有南漂点背的严师父,有后来被鲁迅讽刺为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民众,有在温饱线上挣扎,民智难开的民工,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青楼女子,有在夹缝中求荣禄的清朝官员……
宗师出现
李连杰在《少林寺》中一打成名,黄飞鸿这个角色则让他闻名香港,成为迄今为止最受观众认可的黄飞鸿影视形象。
李连杰本身是武术冠军,又长得儒侠兼得,徐克更是赋予了李连杰文武双全的人设。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疑问:武他了得,何以文也了得?
其实古代有个说法:穷文富武。有钱人家的孩子不好好学习,尚可习武,重金聘请一位好师傅,包吃包住这一通下来就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没个厚家底不足以支撑。
而没钱人家的孩子呢,只能是选择启动成本低的读书考功名,据徐皓峰在《逝去的武林》后记中说,古时候的孩子读书,不只读四书五经,连带着医书也是要读的,我们今天看《黄帝内经》像读天书,但古人从小就摸熟了。
所以,即便功名不就,为图生计,也能行个江湖郎中的职业,时间久了,经验多了,自然也就有了名。鲁迅笔下的庸医当然也有,但不是全部。当然,学医最好还是世家,这是题外话了。
回到黄飞鸿上,黄飞鸿会中医,开了间药铺,这说明他小时候文也习得武也习得,在知识储备上是先人一等的。
再加上后来的十三姨这股西风东渐,黄飞鸿以宽广的胸襟审视古今中外的文化,走上一代宗师的神坛,也是必然了。
参考资料:
逝去的武林,李仲轩口述
知中·以侠之名,罗威尔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