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传播》012

2024-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欢乐多多14913

归不归顺,本质是在心里,但只有表达出来,才能成为舆论。

舆论学的逻辑,口服比心服更重要。

表达和沉默必须与更广泛的含义联系起来进行阐释,戴着一枚徽章、贴着一张汽车贴纸都是一种表达,而即便有自己的信念却什么都不做,就是沉默。

表情会暴露一切!

某种意义上说,吃饭是人类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民生和最基础的人权。

真正聪明的传播不是树的传播,而是像花粉一样的传播。

为什么绝大多数慈善活动默默无闻,巴菲特、慈善、午餐三个要素加在一起,就能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呢?

吃饭本来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一旦化身为舆论的催化剂,奇妙无穷。

吃饭是最容易以小博大的舆论形式。

人的本性中最可以鼓励我们的一点,是他在好榜样的面前,能够受到感动

当吃饭从生存需要变成一种传播要素,它就可以化身为舆论激聚的催化剂,产生神奇的传播效应。

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共进午餐的舆论案例堪称经典,吃饭的四个要素都准确、充分和巧妙地传递了丰富的传播信息。和谁一起吃?两大巨头,揭开悬念。在哪里吃?公共场所,公开亲民。吃什么?简单节省,重点是两个人共享一份炸薯条。怎么吃?普通餐桌,面对面。两人只带两个翻译,不避众人,边啃边聊天。政治的交易,大国的博弈,就在一场看似随意的吃饭秀中轻松化解,留给媒体人兴奋不已的素材,传播给世界两国关系亲密融洽、领导人廉洁亲民、外交公开透明的正能量形象!

“吃饭+舆论”的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这才是舆论的真正主角。

吃饭+舆论”也不是一吃就灵,还需要讲究舆论的方法,懂得世道人心。

政治人物对民意的呼应,未必遂人所愿。民意希望有一个清廉的政府,也需要一个胀鼓鼓的钱包。政府不吃饭可以,但老百姓要吃饭。政府“廉”的形象代替不了“能”的形象。吃饭的另一重意思就是“生存”,因此“吃饭+舆论”真的关系到政治的生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