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023-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谢秋悦生活随笔

幸好平时爱读书。

“姑姑,你今天能帮我补语文吗?你讲的很好懂。”

只讲文本的意思,融汇贯通,这么经典几千年,至今多少高人在讲解,可是,你面对的是一个高二的学生,那些智慧的由点到面能要求那么高吗?因材施教,读所有的作品,不能偏离文本。其他的空白,引导出问题,留给自已去思考,去联想。

“网上我搜了很多视频,多半是长篇大论。象你这样只讲文本,反而更能去思考背后一系列相关联的。”

经典之所为经典,他一定是普遍通用的原则或人性(即为人处事之用)。即便升到最高境界的各种zongjiao,依然是奉劝世人好好过好自己每一个当下。

题目,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忍耐宽容,愿意舍得克制。人之心,人的心(有正面和负面,有积极和消极相对应的看待事物的心态,包括我们自己的心),人人都有不能包容,宽容别人的心。那到底别人做的什么事不能宽容,不能克制?(相当正面说就是有同理心,怜悯心,)。既然不能容忍的,那一定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哪到底指的哪些方面?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说,人人都有不能宽容,不能克制别人的心。那到底别人什么样的心不能容忍,不能克制呢?用否定式实际是来肯定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先王,古代帝王圣王(不是每个帝王都能称为圣王。这里指贤明的执政者帝王即圣王)。古代圣王因为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这里是因果关系,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实政。

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用怜悯体恤百姓的施政方法,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今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如孺子,指儿童,小孩。乍见,忽然突然看见,不经意之间,猛然间。(如果)今天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将要掉进井里,每个人都有害怕恐惧,警惕的心理。是不是像我们平时如果碰到一个小朋友在水井边玩,担心他掉进井里,要么劝他离开,要么把井盖盖上。同样的在马路上,碰到一个行人抢道,前面有车马上开过,我们是不是会马上伸手拉住他?……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内交,结交,拉关系。誉,声誉,声名,好的名声和赞誉。乡党朋友,指亲戚朋友。(之所以那样做),不是因为要去巴结小朋友的父母,也不是要在亲朋乡邻好友之间博取声誉,也不是厌恶这个小朋友的哭声才那样去做的。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一连四个“非人也”,到底是哪几个方面的心?由是观之,由此来看,没有对受苦受难的人表示同情的心,即没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非人也,(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的心(由已身不善而羞愧,因他人不善而厌恶),(简直)不是人。没有推辞谦让的心(即谦逊谦让之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明辨是非的心,(简直)不是人。一连四个双重否定句,无……之心,非人也,实际告诫我们要有同情心,羞耻心,谦让心,明辨是非之心。(四心善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仁,仁爱,人与人之间相处。发端,开始,创始,本源初始处)。羞耻之心,是义的岁端(义是合符伦理,道德,也指人与人之间的情义)。谦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明辨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从“四心善论”到“四端仁义礼智的道德论”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每个人都有这四种发端,就像人有四肢一样。

有事是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有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自己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说他君王不行的人,是爆弃他的君王的人。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 自己知道并都要弘扬,扩大并充实他们,就像火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这是强调后天的努力,“四端”在实践中要扩而充之)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他们,连赡养,侍奉自己的父母都不足,都成问题。(由四心推到四端,仁政治天下到四心四端侍奉父母)

文本从例举来证明论点: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个人有发自内心的仁爱之心,悲悯之心,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理心),那世人将被阳光沐浴而充满温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