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简友广场

正念静心法(三)

2020-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国际祥

三部曲

当情绪生起的那一刻,你可能在做任何事

可能在工作、可能在吃饭、可能在走路、可能在休息

不管在做什么,觉察到情绪,清晰地看着它

比如愤怒的时候,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是愤怒的,不要心里说:“我不生气、不生气、不生气…”

这叫压抑

正念状态下人是敞开而接纳的,是如实如是地看到自己就是这个样子:

“我现在在愤怒”

“我现在在悲伤”

“我有点害怕”

“我有点兴奋”

“我在嫉妒”

“我在傲慢”

面对并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才有可能放下情绪

面对、接纳、放下,是正念的三部曲

虽然面对了不一定接纳

但不面对,根本就不可能接纳

不接纳,就不可能放下

以完全的平等心,保持清晰地觉知力,不顺从情绪,也不抗拒情绪

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够拓宽心量、提升素养

这就是“正念静心”的基本过程

两个基础

在聊重点之前,前2篇的铺垫是十分有必要的:

1、如果不认同情绪的内源性,则根本不会产生“正念”

2、若不是因为我们日常情绪处理方式有漏洞,也不需要正念

正念,有两个基础:

1、觉知力

2、平等心

1、当一个人认为情绪来自外界,就说明他已经失去觉知

2、当一个人心不平等,要么就会抗拒情绪,要么就被情绪牵引

因此,“正念”是一个不偏不倚的 正中之道

平等心意味着不执着,这种心是不容易产生的,我们一般人受限于习性反应,很难不执着

觉知力意味着清晰明了,这种心也不容易发掘,当我们陷进某种感官的感受的时候,就会失去觉知力

因此一个情绪化的人,肯定不会有平等心和觉知力

没有平等心和觉知力,就不存在“正念”

唯一时刻

可是,想要在情绪生起时的一刹那,能立即觉知到,非常难

我们往往要隔几秒钟才能察觉到自己情绪,这是我们一般人的状态

而短短不到1秒钟的时间里,人就会被情绪带跑,当我们觉察到的时候,情绪已经发泄出来了,想回头都难

有些人说,要『 活在当下 』

如果不能当下觉知到自己的情绪,怎么能叫活在当下呢?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事明日愁”,只是跟随当下的欲望,沉迷在快乐的情绪中,不存在觉知

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当下觉知,所以才会被情绪带走

若情绪生起的一刹那当即觉知,哪里有情绪奈何得了我们?

禅宗常常讲:“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知迟”,觉知晚到1秒钟,就可能会出问题

所以我们才需要进行心智的训练,把当下的觉知找回来,就是修行

正念静心,只在当下

离开当下这一刻的“静心”,不能叫静心,叫妄想

可以缅怀过去,也可以策划未来,但一定要保持当下的觉知

正念静心既然是在当下,就不需要刻意安排某个方式去练习,行、住、坐、卧、吃、喝、拉、撒的时候都可以练习“正念静心”

浅谈训练的方法

我们一开始,可以先训练“延迟表达”:

当情绪生起时,先暂时压抑住,从0数到30,再决定要怎么表达

那个时候觉知来了,再去做决定,绝对比30秒前做决定要好

随着反复训练,我们会渐渐增进对情绪的掌控力,内心也越来越不受外境影响

情绪未生起时,也同样可以训练

空闲时,闭上眼,静坐

不需要观想,也不需要刻意压制念头,不需要做任何额外的事,就简单地“观察呼吸”

将念头集中在鼻孔,仔细观察自己的呼吸,气息进来时观察它进来,气息出去时观察它出去

不需要做任何事,不需要调整呼吸,只需要观察就好;

如果念头跑掉了,去想别的事情了,觉察到自己在想别的事,把念头拉回到观察呼吸上

持续专注地观察十几分钟,每天做一次

这个方法就是“观呼吸”,Observe Breathing

最简单的方法能起到最好的静心效果,不巧妙、不高深,无条件、无风险,任何人都可以做

每天多多少少静坐一会儿,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当然,睁开眼也可以

吃饭的时候,就仔细观察饭的口感、味道,知道自己在吃饭

运动的时候,就仔细观察身体的动作、感受,知道自己在运动

任何时候,不择地点,保持觉知,Stay Aware

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可能完全做到,但也正常

所以平时要多进行训练,在突发状况到来时才会有所准备,否则临阵磨枪肯定是来不及的

心智的训练,是让人变得高贵的捷径

我们之间的差别,往往不在于知识的多寡,而是对自己的觉知力,能够自我觉知的人,一定能正确对待生活

心理层面、哲学层面的东西,很好讲,但终归做到了才是真本事

我们的心出了问题,制造种种的不幸,就好像生病了一样,正念是唯一的良药;光知道有药不行,得坚持吃才能治好

等到药到病除之日,便无病人也无药

所以我们一起努力,不要放弃治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