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给你搭建的系统模型做体检

2019-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火星人30
图.jpg
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一百八十天

昨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搭建一个系统的模型,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一开始不要考虑复杂的外部模型,可以先从自身入手,以自己的学习、生活或者工作为基础,搭建一个小模型,然后慢慢积累和完善。

在搭建模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看你这个系统的模型是否健康。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搭建模型也是一样的道理,搭得时候顺风顺水、信手拈来,具体是不是实用呢?会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个模型就不适用了呢?或者说,它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能否一直保持健康的状态呢?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办法,来判断一个系统模型是否健康:

1、适应力

所谓适应力,就是当你突然受到外部冲击的时候,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

刘润老师举了一个关于“得到”的老师课程的例子:在“得到”的很多课程,是以年为单位进行日更的,那么,你一次性把365天的课程都准备好再开课,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如果当天写当天发,这个风险又很大,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当天的课程写不完、发不出来,那日更这个系统就奔溃了。

所以,我们要用存量这个模块,来拓展系统的适应力,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在这里,存量就指的是文章的库存。

得到团队的要求,是所有老师必须保持10节课以上的库存,而刘润老师对自己要求更高,要保持30节课,也就是一个月的库存。

反思我自己的日更计划,基本都是当天写当天发,很多时候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发出来,有几次出现意外情况,差点就不能完成。现在看来,是我这个写作日更的系统太脆弱了,能坚持到现在运气占了一大部分,再这样下去,系统崩溃是迟早的事。

因此,从现在开始,要开始准备库存,最起码要准备一篇库存文章,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除了存量,调节回路也可以提高系统的适应力,计划做的再好,执行起来往往就不是那么回事,很大可能会出现偏差,这时候,定期总结反思就很重要。很多公司现在都会召开周例会,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沟通总结,看看员工之间的工作方向以及互相配合是否存在问题,纠正偏差,提高效率。

2、自组织性

所谓自组织性,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系统能够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

系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呆板的,内部纪律严谨,赏罚分明、不准越雷池半步;另外一种是活跃的,表面上看起来乱七八糟,实际上遵循着特定的规矩,这种系统能够从有序变成无序,又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自组织能力。

现代社会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如果一套系统固守成规,一层不变,那大概率是要被淘汰的。但是,过于无序的系统,大部分人又没有驾驭的能力,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大的系统里,成立一个特区,在那里,可以进行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最终来影响整个大的系统。

我影响比较深的例子,就是之前做外贸的时候跟过的客户:宜家。

宜家作为全球知名的家具和家居零售商,其采购系统是非常严谨的,一切以销售数据说话,通过前几个月的销售数量以及往年的情况,分析出接下来几个月采购的量,在他们的仓库,基本是没有很多库存的。

但是,在这个严谨的采购系统中,有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们叫做自由组,这个小组专门负责采购一些市面上比较新鲜的产品,这些产品很多时候是一次性采购,并不会进入他们的常规采购系统,他们的权限很大,采购的数量完全凭销售的感觉,因为以前没有卖过,也没有历史数据分析。

正是因为这个小组的存在,我们在宜家才能不断看到很多新类别的产品,丰富了人们的需求,也拓展了宜家的业务。

3、层次性

很多公司喜欢采用扁平化的制度,老板下面就是经理、经理下面就是员工,确实,在那些初创的、规模不是很大的公司,扁平化能够提高效率。

但是,当你的公司发展壮大以后,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变得复杂,这时候,合理层级的系统,才是比较健康的。如果什么事情都要通过老板来决定,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传递的信息会多到爆炸,从而带来系统的崩溃。

从上面三点我们可以看到,系统模型的搭建固然重要,但后期的工作,才是系统能否持续下去的重要指标,一个能够应对意外,自我成长,并且层析有序的系统,才是健康的系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