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散文

朱老师的大地苦旅

2018-12-22  本文已影响8人  一粒浑尘

“最多的一次我一个暑假带了五批学生,就这样20几年,从黑头发变成白头发。”

    翻山越岭的门头沟地质实习戛然而止,三家店村里的金顺良小旅馆到公交站牌的300米距离内,咿咿呀呀着的是一只只走在归乡路上的行李箱。为结束这顶着烈日每日暴走十几公里的苦日子而发出的欢呼雀跃刚刚脱离嘴唇便被这无孔不入的炽热蒸发在了空气里。

我从狭窄的过道里走过,看到我们的“传奇”朱济祥老师依旧埋首伏案在一张白纸上笔走龙蛇。年逾半百,依然健步如飞,走起路来脚下生风,有同学开玩笑说: 前面挡路的同学都让开啊,朱老师要起飞了。” 老师也喜欢和大家开玩笑:“谁挡住我路了,我这手杖可是有特殊用途的。”见识到传说中的“朱老师的速度”,大家都问老师你怎么走路这么快,“因为老师赶路的时候心无旁骛。”老先生是素食主义者,笑言道“食草动物就是要跑得快一些的,不然就要被食肉者捕获了。”谓之传奇,绝无夸张。

实习期间和一个朋友聊天说起这位可爱的老师,为形容生动,我描述尊师是一碗素面,两瓶白水,头顶骄阳,日行百里。朋友回答,那是因为精神已经超越了肉体。这似乎高深的的意味我并没来得及体味,因为我还要早睡保证第二天五点起床不迟到。等我气喘吁吁庆幸自己终于赶上时发现朱老先生早已迎风倚立,草帽下则是因着我们这帮熊孩子有的笑意。坡下陆陆续续有同学赶来,老师悠悠饮一口白水“人这一辈子,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儿,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那这一辈子,平平淡淡也挺好的。”

我不完全明白什么叫做“醉心于事业的梦想家”,如果明白的话,那朱老师就是了吧。然而此刻作为一个小说迷与脑洞大师,我已经以朱老师的脚速分分钟脑补出一部武侠大片,朱大侠傲立悬崖,竹杖芒鞋面不改色,弹指一挥,击退敌者三万,轻功水上,激起浪花千叠,江上玉笛声起太平盛世,隐者一杯白水,潜入寻常巷陌。待我回过神来,大侠已带兵远征,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啊!

行军飞快,停下讲课时却是最细致的。我们在一处褶皱处停下;在一个断层处停下;观察一条细小的岩脉或是几点稀疏的杏仁,有时候老师也敲敲他的手杖“年轻的时候不需要,现在年纪大了,我安全了才能保证你们实习的顺利进行。”翻越一座石头山,老师给我们看了传说中的愚人金;走过只容一人行走的陡峭山壁,更是有岩溶而生的仙人洞招手问好;铁轨旁的测量亦是叫人难忘,朱老的妙语连珠和伙伴们的相互扶持让这场旅程也妙趣横生。“珍惜现在的时光吧,十几二十年以后,不管你身在什么位置,和这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们就只是老同学,和现在一样的。”这是老师晚上总结一天的外业实习时的经典语录。

  初中喜欢读刘墉,因为他的散文里总会提到一些听也没听过却制作简单的童趣美食,后来喜欢读余秋雨,因为一本《文化苦旅》。书里面写了作者波山涉水,风尘仆仆,赶去会晤那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巧夺天工。披戴着所有的筚路蓝缕,行走的学者更让人敬佩。或许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场苦旅,只是朱老师的这场用脚步丈量的大地苦旅成为了他一生追寻的乐事。

   那些落进了土地里的脚印被雨水洗去,风带来了种子,土石之上又开出无香的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