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研报投资理财

科创板在睡梦中落地!A股的顽疾在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019-03-02  本文已影响1人  李康研报

作者:李康研报(公众号)

3月1日午夜,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证监会传来了重大消息: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紧随其后,正式发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并就规则制定情况发布答记者问。

要说这次证监会的办事效率,那真的是要竖起大拇指。1月30日首次公开征求意见,才一个月的时间,科创板就落地了,而且还是加班加点的发布公告。这足以证明科创板在我国未来金融发展中的地位。那我们先来看看大家关心或者苦恼的A股问题,在科创板有没有很好地解决。

常用社交平台,分析了医药类公司,李康研报,提问交流。一、三、五公司,二、四、六读书学习,七行业策略。

上市实行注册制

什么是注册制呢?也就是说只看你有没有资格上市,没有像发审制那样的还要考虑给不给你上市。条件就是:市值低于10亿,需要5000万利润;15亿以上没有利润要求,但是需要营收超2亿,研发投入比例不低于15%;20亿市值的需要3亿营收,产生1亿经营现金流;30亿市值只要营收不低于3亿就可以;40亿市值以上没有任何要求了。还有一个重要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和VIE架构红筹企业上市。

这个要求可以说对于互联网企业是极大的利好,因为现在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是同股不同权,这些制度可以极大的挽回国内的一些还没上市的独角兽们,比如头条和滴滴,还有蚂蚁金服。也让国内的投资者搭上互联网红利的末班车。

严格的退市制度

信息违规违法自不用说,主要是增加了交易类退市规定。触发以下条件就需要退市:120个交易日成交量低于200万股;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股票面值,一般都是指1元每股;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市值低于3亿元;连续20个交易日股东人数低于400人。

这些规定是对注册制的回应,交易所给你平台,最后买不买账只能看投资者自己了。这增强了市场的有效性,也极大的尊重了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让那些不好好做企业的,留给市场去裁判。

个人投资者门槛为50万,基金没有限制

据统计,达到这一要求的个人投资者只有大概300万人。占总活跃投资者7%都不到。但是这些加上机构,可以贡献科创板70%的流动性,别忘了还有基金。所以有人担心这会是第二个新三板,又或者会对主板抽血严重。这都是多余的,科创板即兼顾了流动性,又保护了绝大多数投资者。

发售股票优先面向机构

公告中说到:网下发行比例不得低于总发行量的70%,总量超过4亿股的,网下发行不得低于总股数的80%。重点是网下发行的50%优先面向机构。线下发行的一半会被机构买走。加上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不会选择线下申购,所以个人投资者能申购到的数目连一半都没到。

有人就会骂了,这不明显偏向机构吗,降低了普通投资者打新比例,典型的利益输送。只能说,新股上市暴涨,几乎只有我们大A股有,就是因为没有实行注册制,加上散户众多,所以新股一上来就"先涨为敬"。这就导致了全民打新,这使得新股更是一上来就暴涨,不管好坏,高估还是低估。所以在大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科创板,加上严格的退市制度,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新股都暴涨的情况。这其实也是一种保护,也证明了政府推进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决心。

预期披露严重偏离将会受到惩罚

对于实际盈利低于预期披露80%的,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需要在股东大会和指定报刊公开道歉,并会对其处以警告;实际盈利低于预期的50%的,三年内不会受理其增发要求。在咱们大A股,业绩大幅修正那是家常便饭,反正也没什么大的惩罚,这样做可以割一波韭菜,何乐而不为。在科创板就对这一行为严厉打击。

从各方面看,科创板都是非常接近成熟市场的机制的,但考虑到我们的投资者素质跟发达国家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进行一定的阻断,不要因为自己无法参与科创板而沮丧,因为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你可以通过基金间接的参与。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国家发展科创板,是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是为了发展国内的创投环境。留住新经济企业,让一些投资者也能享受到技术高发展带来的红利。

我是李康,感谢您的浏览转发。李康研报,既要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还将寻风口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