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观摩反思(二)董会歌

2017-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董会歌
《一颗小桃树》赛课图片

                            前言

      早上我们三个小伙伴下楼来到大厅,开饭时间还早。不一会儿,电梯门打开了,教研员贾老师、胡老师一行人走出来,似乎感觉今天老师们看我的神情有点儿不一样。

      “会歌,刚才我们分享你的文章了,写的不错!”孙老师先开口说话了。“是吗,孙老师,早想加你微信了。”“昨天晚上写的?”“嗯”“打字很快吧!”“没,到11点多。”

      “董老师:你的勤奋,你的用功,你的思考,你的文笔值得点赞。[强]”――这是市教研员张老师今早给我文章写的评论。

        “外师内悟好成长!”――这是龚店学区宋主任在文章后的评论。

          ……

        中午吃饭时,大家正对上午的几节课讨论的热烈时。贾老师发话了:“大家说完了,我说几句。魏主任已将会歌写的文章发在教导主任群里了,你们都要向董会歌老师学习,动手写一写听课反思、感受。只有善于反思,才能进步更快!”我脸上发热,受宠若惊。

      今天下午听完四节课快结束时,杨老师说:“今天这几节课的感受都交流过了,可以选一个主题写一写。”

        下午结束,在回宾馆的路上很巧和孙老师遇见,边走边交流听课感受。“会歌,今天的文章写了吗?”不经意的一句话,更坚定了我写下去的信念。

      原来因为一篇文章引来了这么多关注,以后要继续努力,坚持写下去。

                                正文

      一篇文章到底该挖掘文本内涵,还是挖掘精神内涵?到底孰重孰轻,怎样权衡?今天下午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脑间。现就以上午的一节《一颗小桃树》为例,谈一下笔者的想法。

      《一颗小桃树》这节课执教者先从“你读出了一颗什么样的小桃树?”这个问题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实际。紧接着默读阅读提示,领略阅读散文的方法。又通过资料链接,引出这颗小桃树寄托着深意。

      品出深意(一):通过品读重点段落,重点语句,体会到在恶劣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小桃树,没出息自卑又顽强的小桃树 。

      品出深意(二):继续通过重点段落语句品读。写小桃树不就是再写作者自己吗?(托物言志)到底作者要寄托什么深意?“不寻常的情感”即对梦想的追求,对奶奶的怀念,从而使感情得以升华。最后是拓展提升。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对文本特别熟悉,研读较透彻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语、重点语句,捕捉文字背后的信息,从而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教师能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只是对于学习一篇文章而言,还是要遵循由整体进入――局部分析――回归整体三个步骤。既要能跳进去深入分析文本,还要能完美抽身出来。

        细细读来,其实小桃树在文中频繁地出现,长的不是地方,谁也不理会,还被猪拱折过一次,长的不好看,却努力地生长,活了下来,并开了花。从这些经历中不也可以体会到小桃树的坚强,从而概括出小桃树的形象吗?

      经过风吹雨打,一树桃花,一片,一片,湿的深重,渐渐地剥落,黑枯了。然而,在那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几次要掉下来,但却没有掉下去。与树而言不正预示着秋天会孕出一个桃子儿来,结出果实吗?与人而言不就是预示实现梦想,获得成功吗?

      课文就是例子,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自读散文的方法,学会利用旁批及课后阅读提示阅读课文。《一颗小桃树》这节课的设计初衷之一可能就是要尝试进行一场语文课堂革命,改变一些语文课堂上忽视文本,脱离学生,架空分析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重视文本,品味语言,挖掘内涵。当然精神内涵也是其中之一,二者并无矛盾。只不过精神内涵是文本内涵的升华而已。

        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写到此,萦绕在心间的问题稍稍明白一些了。反思使人明智,走起――

                    2017年11月2日写于三门峡灵宝市

     

     

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