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虚拟还是真实呢?
如果你要读的一篇文章是AI写的,你会读下去吗?也许这要分情况。如果你只是想要获取客观的信息,那么,你并不会在意这到底是不是人写的,因为你的关注点在信息本身上,而不是在人上——只要信息是OK的,那它就是有用的;但,如果你还想与信息背后的人产生连接,你还在意与内容有关的人,那么,你一定会排斥那些用AI写出来的文章、生出来的视频——你知道,自己面对的并不是真实的人,而是AI灌的水分。你不会把这些内容完全当真,因为你知道这里面有水分——这有时会让你讨厌。就好比,你本来想看新闻的,你也以为自己看的是新闻,但最后,你发现自己看的居然是小说——你感到自己被欺骗了——这就是AI让你讨厌的地方——你想跟人说话,对方竟然用AI来糊弄你、调戏你。那些看上去像模板一样的内容,你大概率只是看看就完事,因为你知道这是AI的「杰作」。然而,现在AI竟然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你根本就看不出来,这究竟是人还是AI——这就会有问题了。这意味着,世界从此变得并不真实,真实从此被笼上了一层面纱。
不过,人们逐渐开始认同这一点——世界本来就不真实,世界只是被人们投射了自身幻想的屏幕而已。更别说,人的精神世界本质上也是一种幻想——既然自己能接受艺术作品、接受虚拟世界、接受自身各种各样的幻想,那为什么不能接受AI呢?是的,如今的世界,当虚拟和真实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反而会开始接受、拥抱虚拟世界,而不是真实世界。然而,这背后的起因往往是——真实世界在人们的眼里越来越陈旧、不堪、令人痛苦。人们越来越难在真实、在现实、在肉身、在物质、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获得自己的存在、体验到生命的美好了——虚拟世界成了痛苦和创伤的避难所。有的人宁愿和AI聊天,也不愿意和真人聊天,因为对他们而言,当自己感到痛苦的时候,AI总是能够理解他们、安慰他们、支持他们——反而现实中没有一个人能理解自己、安慰自己、支持自己。他们宁愿相信虚假的美好,也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很难说。毕竟,现在人们对虚拟世界的容忍度越来越高,虚拟之物也越来越依附于人,人们对真实的人与物的连接和需要,反而变得越来越稀薄——既然AI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为什么还要一个人来满足自己呢?别说AI,短视频也是这样的一种产物——短视频像食物一样投喂着人们——它从来不会拒绝你,它只会一次又一次满足你。
事实上,大千世界里,无论能够满足人们的东西是什么,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归根结底,它们都是人们对失去之物的补偿、对自身存在性匮乏的填补罢了。别忘了,人生来就是匮乏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失去了母亲那里无条件的、永恒的满足。而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于是,人们一生都在渴望、追逐那些可以满足自己的人、事、物——这也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寻找自己的过程——我们需要这些人、事、物来填补自己的匮乏——本质上是存在的匮乏。于是,每当我们在现实世界里获得了满足,我们也就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但,所有的满足都只是暂时的——这让我们一生都在渴望、都在追逐——匮乏是永无休止的原动力——这也是人在世界上存续的过程。而任何虚拟的满足,都只不过是现实中满足的替代。
所以,如果虚拟之物能完全给予我们满足,那我们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存在吗?我们还能明白自己是谁吗?——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是人,我们必然有人的需要——虚拟的东西不可能真的满足得了,我们只能在现实、在人类世界里寻找、在和自己一样的人群中寻找。我们不会接受世界完全变成虚拟的产物,我们要和与自己一样的人在一起——当你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你总是会想象,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在诉说、在表达;当你向远处的山峦呐喊的时候,你依然会幻想,在遥远的那边,有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ta听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这让你也见证了自己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