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佟丽娅贴花瓶的标签,那你就错了
今年春晚,有个人火了,她就是佟丽娅。
佟丽娅身上有很多的标签,陈思成的老婆、舞者、演员、花瓶等都是她的标签。而今年她又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主持人,而且是央视春晚的主持人。这个来自新疆的“儿子娃娃”,不断的突破自己,让我们看到了成长的力量。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是一个我们常用的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的方式,人要认知那么复杂的外部世界,最省力的一种方式,就是把它标签化,给他取各种各样的名字:北京人怎么样、谁铁公鸡、谁老实等等,都是标签化的认知。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快速地把握世界。看到这个标签,我们就能大概的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特质,与他交流和沟通的时候,就能给自己提个醒。
这种标签化是快捷的,是我们经验化的固定数据。在我们提取这个数据的时候,是打包的,模块化的。这也正是由于这种经验化的固定数据,才导致了我们其实是用一种僵化的思维来看待这个人和事情。用僵化的思维来看待人和事情呢,就容易造成偏见,比如如果我们认为佟丽娅是花瓶,那她在得到更多的机会的时候,我们就会怀疑其合理性,这其实就是一种偏见。
怎么办呢?用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别人和自己,而不是用静止的视角来看别人和自己。
那什么是发展的视角呢?很简单,就是你要看到,人是会变化的。在转变的不同阶段,人的心理状态并不一样。在某些重要的转折期,心理的变化尤其剧烈。所以,佟丽娅的不同阶段在少年时在刚进入演艺圈的时候,在刚结婚的时候和现在都是有不同的角色定位的,也就有不同的标签儿,但是这个标签是仅仅认知的手段,而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的方式。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果标签应用到孩子的教育上会如何呢?这里借用陈海贤老师的观点:有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没错。但是怎么夸呢?
同样他做对了一件事。如果你夸他“聪明”,这就是贴标签。他以后的行为,很容易被这样的夸奖引导到证明和维持自己“聪明”的标签上来,结果就会很糟糕。但是,如果你夸他“努力”,这是在描述一个事实,那结果就是他会进一步努力。从这个例子,你可以看出贴标签的危害性。
所以关于贴标签这个事情,我们其实是可以做两点的,第1点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情,第2点就是评价一个具体的事情,需要回到具体的场景中来看,而不仅仅是贴上一个标签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