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之间的不同
荀彧和荀攸,两人都是曹操底下的谋士,他们两个人的功劳也非常的多,可是他俩有在计谋方面又有什么的不同。
荀彧在计谋方面,是属于内部的,他出的计谋关于内部。荀彧的计谋基本上都是属于,关于内的,政治里的。
1 首先,荀彧:还可以从,彧劝太祖曰:“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这段,看出荀彧对天下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
荀攸:可以从,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周之地。代甲10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人。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中看出荀攸在外方面,也就是战斗方面是非常强的。他看天下,以及如何对付,他可以预判敌人的做法,也可以把自己的兵力布置好。
从这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不同,两个人都是看天下,但两个人想的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想的是如何防守?天下是怎样的?另一个人想的是,如何攻击?别我方的实力,如何攻打?从这两个人的看天下方面,做出的思考。我比较倾向于第二个。我觉得第二个比较好。因为第二个可以想出,如何赢,如何打?
2 然后,荀彧:可以从王佐之才中的,彧曰:“卓暴虐己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中可以看出荀彧对人的观察能力很强。
荀攸:可以从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军食方尽,攸言于太祖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荀+大)锐而轻敌,击可破也。”看出,荀攸用计的厉害,用计谋完成了别人不敢做的事,并且获得了成功。
两个人都观察了,但一个只是观察并且做出了判断。而另一个观察后,直接用计谋,并且做了,而他做的是正好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所以在这个观察能力的方面,我也是倾向于荀攸的。
3 最后,荀彧:也可以从,彧曰:“太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看出荀彧用计谋的厉害。
荀攸:从荀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这段,看出荀攸对军事方面的厉害。
这个时候两人都用了计谋,但一个只是做出了判断,做或是不做是在别人的方面,而另一个说完后觉得有理,直接去做,并且取得了成功。这一个军事方面我还是倾向于荀攸。
从以上两个人的三个不同方面,我是更倾向于荀攸的,因为光是保护好自己不去攻打话,是无法扩大势力的,而曹操当时的兵力正好弱,他要是光防守的话,是无法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