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要靠积累!每天写1000字想法

也许,我们不能把孩子真的当“孩子”

2019-06-15  本文已影响4人  小苏的笔记本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的笔记本。

自从小外甥学会用微信,时不时就会发来一些游戏邀请,让人无奈。昨晚十一点多,手机提示有新消息,打开微信,弹出小外甥发来的信息,原本想着又发游戏邀请,打算好好说教一番,虽说到了周末,但这么晚不睡还想着“吃鸡”肯定不合适,我沉吟几秒,酝酿了下说辞,毕竟是孩子,不能说得太过,结果出乎意料,居然是一条语音,声音中还带着哭腔,原来是不小心把家里的东西摔了,怕挨揍,让我提前和我姐解释一番。听着他那可怜兮兮的声音,我心一软,也没问砸坏啥,就欣然应允。后来得知,他不小心把水果机摔了,可能在他眼里这样东西,妈妈经常用,肯定很重要,他这一摔,指不定就摔坏了,妈妈肯定会生气,麻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我不禁感慨,现在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嘛!居然都懂得找挡箭牌,看来家姐偶尔棍棒管教一番还是有效果滴。熊孩子,还是需要适当教训一下嘛!

今天上完班后,我发现并非所有熊孩子都怕棍棒,和病毒会对药物产生免疫一样,熊孩子对于棍棒也会产生免疫。

今天遇到一个孩子,需要录视频发到他们班级群,结果整了一下午弄完,期间碰到一个孩子不听话被家长教训,直喊:不要,不要。于是我吓唬他说,如果你再不好好学,我也揍你一顿,你怕不怕?这孩子当时表示不怕,还笑嘻嘻地说:好啊。我觉得可能是他笃定我不会如此做才有肆无恐,真动起手来,估计也是不要不要。后来,和家长沟通了解到,这孩子确实不怕,家里没少打,但一直没效果,所以才选择送过来辅导班,希望能有所改变。其实我们机构有好几个类似的孩子,都是家长打骂不怕,被逼无奈只能送出去。曾经我还见过一个家长当着我们的面直接拿削尖的铅笔扎孩子,我看着都疼,但第二天那孩子依旧如故,该怎么熊,还怎么熊。后来他父母看到孩子喜欢吃零食,表示如果他按时写完作业回家,就给予金钱奖励,才有所好转。

虽然,我个人不提倡该家长的做法,但比起动手,我还在更倾向于奖励措施。如上所述,打得多了,效果就会差很多,甚至有些孩子只是当场妥协而已,好了伤疤就会忘了疼。

我自己就是如此。上小学时,时常莫名其妙发脾气,惹父母生气,每次都少不了一顿胖揍,每次无一例外被打得喊不要,但下次依旧如是。

对于我这类熊孩子,我觉得一味地使用棍棒,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多数时候,熊孩子并非真的意识到错误,只是因为忍受不了疼痛,才不得不妥协。不过单纯讲道理也很难取得效果,反而会让孩子心存侥幸,觉得犯错不过是被说两句,左耳进、右耳出而已。

我觉得,应该“先礼后兵”。怎么说呢,对于犯错的孩子,先和他平静沟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此同时,也是给家长一个理清思路的机会,有些时候,我们觉得是孩子的错,但眼见不一定为实,也许事情没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设想以下场景,上课了,你走进教室,突然看到小王把小李推导在地,小李哇哇大哭,听到哭声的你,第一反应就是小王太霸道,于是就开口质问小王,还没等小王解释,你就堵上小王的嘴,让小王出去罚站。事后,你和朋友闲聊提起此事,朋友表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处理得太草率。第二天,你找到小王和小李,并和其他学生交流,了解到事情真相,原来小王的爸爸在他很小时就离家出走, 一直由妈妈抚养,邻里没少说闲话,而小李和小王住得近,没少听到大人们的议论,昨天小李找小王借书,小王不借,于是小李就拿这事嘲笑小王,小王一气之下就推他一把。了解到真相以后,你意识到自己处理得确实不妥当,双方都有错,而自己只惩罚了小王,太不公平,然后你把小李找过来胖揍一顿。然后,你凉了。

许多时候,我们往往没有足够耐心去和孩子做深入交流,总觉得解释就是掩饰,虽然许多孩子存在通过撒谎来掩饰过错,但不能因噎废食,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我们教训孩子的目的无非是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学会辨别是非。但假如孩子没有错,却被责罚,反而会因此而埋怨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说实话,因为根本没有解释的机会。

同时,哪怕孩子解释过后,你依然觉得该打,但此时动手和一开始在气头上动手,下手的分寸肯定不一样,不至于因没能控制好力度,而留下遗憾。而且,这一过程也可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哪怕是成人在考虑问题时,也都会基于自身有利的方向,何况孩子呢?许多孩子认识不到错误,是因为自利性,会本能地隐瞒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需要家长“逼问”,才能真正了解真相,当孩子真正意识到错误时,再让他做出承诺,下次再犯如何处罚,写个保证书啥得,那么下次处罚起来就有理有据,效果也会更佳。

题图摄影:Victoria_Borodinova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惊喜一刻】

多数时候,我们总是把孩子当孩子,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事实是我们自我设限,孩子其实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无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