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她认出了风暴?
以我的资质愚钝,定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书名叫做《她认出了风暴》。
所谓的风暴是什么?是她所处的那个颠沛的年代?还是她内心不停的挣扎?
或者,她认出了风暴,然后呢?被风暴所吞噬,终消失?
所以,关于书名,我都有无数的疑惑。
当然,有一部同名纪录片,整个《黄金时代》的剧情介绍,豆瓣电影说是"萧红热"的圈钱运动,这本书也是为电影造势吧。有的地方是作者自己YY,而没有详实的考证。可以看看,不作收藏用。
《她认出了风暴》这本书介绍了萧红的生平,萧红和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甚至骆宾基的感情线,还有她的创作。不知道是哪里不对,始终觉得色彩不明亮。萧红的文学造诣自是不用我妄论。只是,我觉得她对感情和生活,终是悲观多一些。
明明知道汪恩甲不适合自己,明明感觉受到了屈辱,却还是和汪恩甲同居了7个月,还有了孩子。若说她性子不刚烈,也断是做不出离家出逃的事情,若是刚烈,怎么又会妥协?这种矛盾的性格成了隐匿的炸弹。
遇见萧军,是在汪恩甲突然消失,她身怀六甲,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甚至旅馆老板威胁要将她卖入妓院。萧军的出现,无异于是那个绝望时刻,她抓住的救命稻草。通过文学交流,他们互相找到了知己。这种心灵层面上的沟通让萧军多年后回忆,他仍是给予了非常情深的文字:“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她初步给我的那一切形象和音像全不见了,全消泯了……”这里所说的第一印象,就是明显白发,身形臃肿、衣衫褴褛的一个待产女人的形象。可见,他们的感情确实是建立在“懂”上的。只是,萧军的个性张扬和萧红的敏感脆弱太对抗,所以,未能走远。但是,用情至深。萧红在临死前仍说:“如果我拍一封电报给他,请他来接我,他一定会来接我的。”可惜,如果两只刺猬,靠得越近,伤得越深。
她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嫁给了萧军;和萧军分手,又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端木蕻良。这种“错位”的节奏让你感觉萧红始终没踩对“点”,所以,离幸福愈来愈远。可惜的是,两个孩子,一个孩子送人,一个孩子夭折。关于夭折的那个孩子,世人有各种猜想,甚至,有违背伦常的。
我个人觉得端木蕻良应该是萧红生命中出现的一道阳光。出生于富裕家庭,温文尔雅。没有萧军的乖张和戾气,也没有萧红的怀疑和不确定。当胡风提议让新娘新郎谈谈恋爱经过时,萧红说:“张兄,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历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所以,他们在一起,还是颇有感情基础。至少我以为,端木会和萧红相携后半生。哪知,战事频繁,社会动荡。富家子弟出身的端木好像更需要被照顾。从武汉撤退时,萧红让端木先走他就先走了,在香港萧红同意他突围,他就准备突围撤离了,他这种只顾自己的举动使萧红自然感到被冷落被遗弃了。依着萧红脆弱敏感的神经,对这段感情多半也是灰心绝望了。
只是在书中,作者还是自作主张为端木正名:每当萧红无法呼吸时,端木就立刻用吸痰器为她吸痰。在一个女人弥留之际,当端木完成吸痰这一个动作的时候,一切修饰的词语都变得多余了。何谓真心,患难之中,人之所为,即代表其心。
更不用说,端木是在萧红逝世18年后再娶他人。每年,都要到萧红的墓地扫墓。
所以,萧红对端木的失望,更多的时候,是不是自己对现世的失望,和缺乏安全感。
掩卷长思,萧红的早逝有其身体的客观因素,但是,她对周遭不彻底的妥协,是不是导致她悲剧一生的必然因素。想反抗,又没有玉石俱焚的勇气,想接受,却又常常不甘。
书中的丁玲,就是一副豁达的革命形象。而萧红,始终在叹息。
所以,她认出了什么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