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化的隐喻
2021-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伊小仙
古诗词中,花草鱼虫都被隐喻化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隐喻化了。
梅兰竹菊、山川河岳,全部都隐喻化了,成为日常生活中表达态度的首要手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明月”是隐喻的典型,它和故乡联系在一起。
“月亮”在中国古代是个重要的隐喻。
你能举出“月亮”的其他称呼吗?
蟾宫、太阴、婵娟、孤月轮……
中国古代代指月亮的词有十几个。诗常用代字、代词,押韵是一种需要,语言美是另一种需要,还有要避讳等。用着习惯了,尤其是音韵和美学结合,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式了,一旦变动,会给人带来某种错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以“千里共月亮”这么用吗?为何用“婵娟”这个隐喻大家会赞叹,而说“千里共月亮”你们就会笑呢?是因为好俗啊,对吗?那么,“千里共圆月”可以吗?“千里共月饼”怎么样?还是很俗,对吗?
为什么“千里共婵娟”可以,而“千里共圆月”大家会发笑?
值得我们思考。
是因为这已经被雅化的、融进了我们语言血液中的重要修辞手法,而且千百年来已经被我们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