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想法散文

我写,我生活

2019-03-23  本文已影响16人  雁璆

文/雁璆

1.

昨晚有人问我说:“为什么你的文章都是写你生活中的人和事呢,感觉故事很平淡,有没有想过写一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呢?”

我问她:“什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呢?”

她说:“就是平常人向往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却很难经历和拥有的那些。”

我说:“想写啊,可是我也是个平常人,那些不是我的东西我写不出来的。”

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杨,我高中的语文老师,那个鼓励我投稿,苦口婆心地劝我一定要坚持写作的老头。

我的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是老杨替我投出去的,很多天以后老杨交给我一张35块钱的汇款单和一本样刊,同时郑重的递给我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我记得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的第一版。

他说:“好好看这本书,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把心静下来好好写,以后中学生作文精选集就不要看了,多看名著,心里有什么就写什么,如果生活是一,笔下就不要写二。”

我很惭愧,我至今觉得我那个时候辜负了老杨,我没有像他叮嘱的那样一遍一遍地看那本《瓦尔登湖》,我的地理学得很差,我甚至连瓦尔登湖在哪都不知道,老杨说瓦尔登湖在美国,我问他美国在哪?我总觉得老杨给错了书,他要是给我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我想我一定会如痴如醉的,可是为什么是《瓦尔登湖》呢?

青春期躁动的我们,大多都觉得梭罗远离文明生活,钻进丛林里,住在瓦尔登湖畔上自己亲手建造的小木屋里,过着自耕自种,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一定是疯了,一个正常人怎么会抛弃繁华世界而去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整日冥思苦想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呢?

可想而知,我并没有看完老杨送我的那本《瓦尔登湖》,因为不理解,所以不接纳。

2.

如今,《瓦尔登湖》已经读过了不止一遍,心绪烦乱的时候,总会拿出来翻一翻,也终于理解了老杨的用意,每一部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或平淡无奇,或波澜壮阔,但都是来自于写者的本身经历,而不是道听途说,一个写者只有真诚的生活过,真诚的记录过,才能先成长为一个作家,而后才是思想家。

我也羡慕那些已经成为作家的人,也想写出阅读量轻轻松松就能突破五位数的文章,可是我始终无法超越自己的真实生活去写出那些我生命中不曾存在过的东西,这和我看多少书都没有关系,而是因为不能让一时的不真诚,把自己陷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长久尴尬当中去。

在我正式写作初期,我有意模仿一些成名作家的文风。我每天都很早起床,不洗漱,不吃早饭,睁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在电脑面前酝酿,绞尽脑汁的捕捉那些脑海中时有时无的辞藻。现在看来那时所谓的写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只是一些辞藻的拼凑。等到一篇2000多字的东西写完,我自己就会累到虚脱。可是当我回头再去读自己写的那些字句时,我就会特别沮丧,就像面对一潭没有生机的泛着铜绿的死水,就像看一个失去了灵魂的小丑的表演,那里呈现的生活是空虚的,遥远的。

那个时候这样一无是处的东西我写了很多,无人问津。我忍受着巨大的折磨,仅仅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回报,我灰心极了。可是我恰恰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我脱离真实生活的写作对我的回报正是我所经受的痛苦本身。

后来我想起了老杨说的话:“如果生活是一,笔下就不要写二。”

我也慢慢的告诉自己金字塔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回归到你自己的生活,然后用手中的笔坚持真诚的写下去,不要想太多,只管写就是了。

再后来我开始有了粉丝,开始慢慢的上到首页,开始有读者私信我,说喜欢我的文章,希望我一直写下去。

终于因为真实而被认可,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路还很漫长,我有什么理由不脚踏实地呢?

毕竟,对我而言我所经历的才是真实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