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学笔记太极学说国学与传统文化

太极学原理一二三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21人  焦作太极徐

太极学原理一二三

        徐怀清//《太极学笔记》

      在太极易学中,太极事物是有着不易、变易、简易之三说的,并且古有三易:《连山》易、见一含三,《乾坤》易、一分为二,《归藏》易、万化归一。天地万物之大易,理当不出一二三之规范:一,太极事物本体的独一不二;二,太极亊物功能的一分为二;三,太极事物实质的见一含三。以下简要介绍其一二三的基本原理。

                        (  一  )

            太极学第一原理:太极本体「独一不二」。太极事物的本体,在传统太极文化中可以简称为:太一、真一、本一、源一、宗一、道一、体一等等;也有一画立太极、一画开天地之说;还有丹家指的先天一气和原始祖气、医家有元气和真气之说,也就是太极的本质、太极能量的意思。其太极本体的含义「总天地万物为一」、「千古一太极」、「万宇一太极」、「物物一太极」、「人人一太极」。依据太极化生万物、万物源自太一,世界万物各自以自身本体为基本单位,天下万物各自独一不二。因而,天地是独一无二的,宇宙是独一无二的,你我他都是独一无二的,尘粒是独一无二的、水珠是独一无二的、原子是独一无二的--------树林子里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独一无二是一切事物体的唯一标识。太极本体的独一不二,是太极事物体的整体的、全体的、体系的、系统的合而为一。

                          (  二  )

        太极学第二原理:太极功能「一分为二」。传统太极文化中称为「太极生两仪」,这里的「两仪」是广泛的、也是实指的,可以是事物的材质的两仪、属性的两仪、功能的两仪、形体的两仪等等,总之是太极事物自身的实有的、实际的、实在的指向。太极本体是活力无限的、是自然原动力的本源。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太极生两仪(一分为二),两仪生四象(二分为四),四象生八卦(三分为八)。八卦类万物,万物万性,万性平等。

      太极功能生化所生成的两仪,有其相对性、也有其同一性和归一性。因而,天、地可以是相对的、也是合一的,你、我可以是相对的、也是同一的(人类),上、下可以是相对的、也是共一的,内、外可以是相对的、也是体一的,动、静可以是相对的、也是谐一的,虚、实可以是相对的、也是本一的,有、无可以是相对的、也是统一的--------太极事物的相对性可以是对立的、而最终是融通的,对立性是局限的,贯通性是必然的。所以,天下万物本然流行、自然平衡、天然循环、融会贯通、大生无碍。

                    (  三  )

      太极学第三原理:太极实质「见一含三」。传统太极文化中称为「涵三为一」、立三极、共三才。太极运化生万物,从而两仪兼三才。依据太极「一分为二一永在、二合为一二不存」的原则,太极兼三才而两之,是在两仪生成的同时三才也是具备的。三才,是其太极事物本体自身所具有的实质的三要素、或三材料。太极无三不成体、太极无三不能立,三材构建是太极事物本体、整体、体系、体统构成的最基本结构和必要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现代人都懂得「三维立体」,这应该是起码的常识,任何事物体的真实的存在都是三维的、三个方面构成的,而二维的、一维的信息,只能是人为的思维的艺术和感觉的表现,与亊物体的本体、整体不是一回事。比如,现代物理学中的三角形的稳定性,三点一线的准确性,杠杆三力的平衡性,都是太极事物见一含三的实证。日常事物中的一事三因,三因一果,事不过三,三谋为定,三块石头支的稳,等等,都在表明事物的见一含三的实质的绝对性。

        具体点说吧,什么是见一含三、事不过三、一事三因,简单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元素,也可以说是:时间、地点、人物的三方面,是构成一个亊件的三大要素、是必须条件、是缺一不可,否则,这个事件是不能够成立的。再此如人,是由精、气、神三要素为基本构成的;物,是有气态、液态、固态三定势为转化的;光谱,是三原色为基本的,等等、等等。太极实质的见一含三是无处不在的。因而,《老子》中明确指出:三生万物,其根据也正在于此。

          综上所述,是太极原理一、二、三的概要诠释。其实从古至今,传统的太极文化、太极认识论、太极思维都是以起码的太极一二三为基本的、为必须的。伏羲太极卦的三爻为体,太极易学的三易为本,太极道的三生万物,应该都是明证。

          值得提示几点的是:

        1  、太极事物的一三三、三而万、万而一是太极整体的、全体的、体系的、系统的大一统。这里的一,有本一和元一之别。太极的本一,也称太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本一也无极(无限)。太极的元一,也称一元,乃万物之个体的一,是事物体之元素构件的一,元一则有极(有限)。

      2  、太极学中的「无极生有」、「有极归无」是太极事物自身运化的表现,有与无之不同态势的分别,应属于太极的两仪范畴,《道德经》开篇所论的:同出而异名,即是此意。有无同体、有无转化、有无相生,生生不息,乃是一切万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无极之论,只能是太极学的部分枝节内容,不能够将无极之论独立于太极之外、或置于太极之上、或超越于太一而独存。其实无极的单独立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    、关于阴阳文化和阴阳认识论,历史以往有与太极文化混淆不清的现象,是太极学中的节外生枝。由于阴阳文化纯属以阴阳为主题、为核心、为立论,是与太极原理背道而驰的,是不能与太极认识论、太极思维在同一层次、相提并论的,应该另当别论。世俗之中有以阴阳概念取代太极理念的,是一种幼稚和无知。很显然,阴阳文化是以阴阳的两种不同属性为立意、为立论的,本应属两仪(质、性、体)中的不同属性的界定、并有抽象的二元符号意义,是个小玩艺儿。由于阴阳文化在历史的畸形发展中形成了二元的、二性的、二分的、二反的、二混的、二赖的、二道的诸多属性,造成了阴阳文化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没有正确性、正义性和正道性的投机存在。现在又被当代的人们生发开来、无以节制,成为了扭曲太极原理和太极认识论的工具、并严重干扰阻碍了太极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阴阳文化早已经是传统文化中的最大病根,太极文化的最大干扰是来自于阴阳文化的断章取义和架空,太极文化的最大误区是来自于阴阳文化的牵强附会和混淆,太极文化的最大障碍是来自于阴阳文化的陷阱困扰和迷惑。而只有当人们真正走出了阴阳文化的泥潭,才是进入太极境地的必须。其实,破除阴阳文化的祸害也简单:识得太极一二三,阴阳诡异自戳穿。

            徐怀清作于「灵泉太极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