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

为什么要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

2016-06-07  本文已影响164人  shurufa9

世界并不是牢房,而是一所虚无的儿童乐园,里面有千百万懵懵懂懂的孩子用积木错误地摆着上帝的名字。——埃·阿·鲁宾逊

明天就是儿童节了,书入法君先祝所有小朋友节日快乐!

如果要推荐父母与子女教育的书籍,书入法君首先推荐吉诺特博士《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此书是这个领域革命性著作,抓住了教育的核心——接受与倾听、理解与尊重,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在美国畅销500多万册,并翻译成31种语言行销全球,几十年来长盛不衰。虽然是专家所写,但却没有专家高深的理论和学术,只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和实例,不是专家也能做到。

请看精彩书摘

首先要尊重孩子

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

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雨伞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追上去说:“你怎么回事?每次来我家都要落下什么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她来我家时,总是很守规矩,你都四十四岁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吗?我不是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头不是长在肩膀上,你会把头都弄丢的!”我们不会对客人这样说话,我们会说:“这是你的伞,艾丽丝。”也不会再加上一句:“你总是不注意。”

夸奖有道,否则适得其反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

对孩子说的话要感应,而不是反应

当孩子说起或询问一件事情时,最好的反应通常是不要针对事件本身,而是要针对事情暗示的联系。

孩子最大的恐惧是父母不再爱他并抛弃他。父母永远不要威胁说要抛弃孩子。不管是开玩笑,还是愤怒当中,都不要警告孩子说他或她将被抛弃。当孩子磨磨蹭蹭超出你忍受的限度时,比较好的方法是用手拖他走,而不是用话威胁他。

六岁的弗洛拉抱怨说,最近她收到的礼物比哥哥的少,她的妈妈并没有否认她的抱怨,也没有对弗洛拉解释说哥哥年长,应该收到更多的礼物,她也没有保证纠正这个错误。她知道,孩子真正关心的是他们和父母关系的深度,而不是礼物的大小和数量。弗洛拉的妈妈说:"你担心我爱你是不是跟爱他那样多?"她没有再多说一句话,而是紧紧拥抱了弗洛拉,弗洛拉惊喜地笑了。这就是这段谈话的结束,而它原本可能会变成一段无休止的争论。

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他,而是要就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应,这样通常比较有效。

七岁的格洛里亚回家时心情很不好。她告诉父亲,她的朋友多丽是如何从人行道被推到积满雨水的沟里去的。她的父亲没有追问事件详细的情形,也没有威胁说要惩罚冒犯多丽的人,他就女儿的感受回答了她,他说:"这件事一定让你很不舒服,你当时一定对做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气,现在你还在生他们的气呢。"对这些话,格洛里亚深有感触地回答说:"是的!"当她的父亲说:"你担心他们也会这么对你吗?"格洛里亚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让他们试试!我会把他们一起拖下水,那一定会溅起水花呢!"她想像着那幅画面,然后大笑起来。这段谈话以开心结束,它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场应该如何帮助多丽自卫的、毫无用处的、冗长的说教。

责任感是靠自己养成的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家庭作业完全是孩子和老师的事。父母不应该就家庭作业的事跟孩子唠叨不休,他们不应该监督或者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除非孩子要求他们这么做。如果父母接管过家庭作业这个责任,而且孩子让他们这么做了,那么他们就再也无法摆脱这个束缚。家庭作业可能会成为孩子手中的武器,用来惩罚、勒索、利用父母。

孩子迟早会学会把鞋带系上,除非他的同龄人不这么做。不要逼孩子系鞋带,现实的方法是并不依赖于孩子把整洁习惯置于玩耍能力之上。一打便宜的衬衫比十二次关于清洁的说教更利于孩子的精神健康。

语言是更可怕的暴力

具有挖苦天赋的父母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有如此语言天才的父母是有效沟通的严重障碍:
“同一件事我究竟要重复多少次才行?你是聋了吗?要不你怎么听不进去?”
“你太没礼貌了。你是在丛林长大的呀?是的,那才是属于你的地方,你知道的。”
“总之你是怎么回事啊?你是神经病还是就是蠢哪?我知道你的下场!”
这样的父母甚至意识不到这样的话是人身攻击,只会导致孩子的反击;这样的话对沟通是一种障碍,只会惹得孩子专注于报复的幻想中。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难堪的挖苦和严厉的陈词滥调。最好要避免这样的言语:“什么让你觉得你知道所有的答案?你几乎生下来就没有脑子,你还以为你很聪明呢!”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不管是他在自己眼中的形象,还是他在同辈中人眼中的形象。

真正理解孩子的情绪

有的父母记得自己曾经也被迫参加过音乐课程,决定不让孩子受这种罪;而有的父母则记得他们在学习音乐时过分纵容自己而后悔,因此决定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孩子都要演奏音乐。童年时的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给情感提供一个有效的出口。它把你的愤怒说出来,把你的欢乐说出来,让你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父母和老师通常不是从这个角度看待音乐的用途,他们中大多数人关注你掌握了多少音乐的技巧。在音乐教育方面,只要学费是父母的责任,而练习乐器应当被视为孩子自己的责任。父母最大的工作是找一位亲切体贴的老师,一个了解孩子就像了解音乐一样的老师。

不管书中作者提什么理论,举什么例子,贯穿始终的核心在于,把孩子当成人来看待,孩子不是大人的宠物,也不是大人的出气筒,只有尊重和理解孩子,才能顺利地进行教育。

本书出版二十年后,两位学生继承了他的衣钵,合写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一本书添加了添加更多实例和方法,扩大了这一理念的传播和发展。

书名: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 (美)海姆·G·吉诺特译者: 张雪兰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 2010-9

以上内容转载自书入法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