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F财富共读

小F财富共读《反溺爱》第五课:如何不让孩子重视物质?

2021-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亲子财商教练晓菲

《反溺爱》作者:罗恩·利伯 

阅读日期:03.05-04.05.2021

阅读版本:2019-03

阅读进度:微信读书 如何不让孩子重视物质?

【我见】:

1、通常来说,小时候想花钱却老是被父母拒绝的孩子,长大后就很难对自己的孩子说不。不断被拒绝而且没办法做想做的事,是很痛苦的回忆,特别是父母有能力提供更多却选择不那样做的时候。我们要在节制与物质主义中,找到适合的平衡点。

2、每一代父母,面对孩子可以接触的商品与服务时,都会感到震惊,有时候也会非常担忧。而最近几年,各种消费商推出的永远在线、立等可取、无须等待等服务,在本质上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在我们成人的生活中,追求奢华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标准。

3、《渴望与归属感》(Longing andBelonging):我们的孩子在不断探求某种称为“经济尊严”的东西. 与此同时,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经常会根据朋友圈里对某些物品或体验不断变化的评判标准而变大或变小。

当孩子没有GameBoy游戏机,或是没去过大部分孩子都去过的度假胜地时,对于没有东西可以拿来炫耀的孩子而言,这种感觉就像“不受欢迎、被人视而不见”一样。他们只能想办法在谈到更便宜的游戏或是与他们的生活更接近的话题上插进来。因为孩子想获得归属感,这是一个比较不丢脸的方式。孩子经常会受到同伴对他的尊严的挑战。所以,很多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不会受到心理打击,就会采取“有求必应”的态度,即使孩子要求的东西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也还是会满足。

5、社会学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

1)物质主义的人比较重视物品,而不重视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在孩子们一起玩耍时,常常表现为不愿与别人分享整个房间里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2)他们真心相信,拥有更多东西,会让他们更快乐(即使他们已经从幼儿园毕业,理应能够接受否定的回答,他们还是会不停地发牢骚,不断地央求家长)。

3)他们不关心东西的实际效用,而更在乎别人的反应(一旦家长满足了他们所乞求的,就开始炫耀)。

4)他们想要很多不该要的东西,或是用不对的方法得到东西(不需要花自己的零用钱或等待就可以得到比他们需要的更多的东西)。

5)物质主义的副作用就是不快乐,而且全世界都一样。很多研究已经指出,物质主义与抑郁及焦虑高度相关,也和一系列疾病,从背痛到滥用药物,都脱不了关系。

6、广告片似乎会让孩子比较看重玩具,而不是玩伴的美德。而没看广告片的孩子,高达70%的人选择和性格比较好的孩子一起玩。所以,家长可以将数字录像机设置为自动跳过广告,或下载没有广告片的综艺节目,这种操作简单易行。

7、首先我们要看家长自己是如何花钱的,这是一种言传身教。

每一个家长终究会面临这样的情景:孩子要我们解释我们自己花很多钱的理由。我们可以把这一切解释清楚,但不要责备孩子提出那些其实非常合理的问题,即使孩子的语气有点让人不舒服。毕竟,孩子只是想知道我们的立场,而家长的消费选择就是清楚表明立场的一种方式。

对孩子与家长来说,自尊问题就会牵涉很强烈的情绪。有时候,渴望做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拥有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只是家长希望给予孩子的。如果孩子因为他的朋友拥有自己没有的玩具或经验而感到丢脸,首先是因为他朋友的父母让孩子拥有了这些物品和活动。

8、避免孩子养成物质主义的心态

当全家人出去旅行遇到酒店的电视播广告时,他们会按静音,并且玩一个游戏,它现在已经变成大家最喜欢的游戏了:卡塞尔会设计可笑的假对白,嘲笑广告想卖的任何东西,后来孩子也开始这样做。他说:“我的孩子将要暴露在这些广告下,所以他们必须知道如何与广告互动,我要试着帮他们培养不同的互动态度。”

9、以特制的优惠券代替礼物。如:

1)额外的游戏时间

2)即使不吃蔬菜也能吃甜点

3)“现在就停下手边的事,和我玩游戏”(最受欢迎)

4)“特别的日子”(孩子大了,里面可以包括去甜甜圈店或是玩棋类游戏)

5)带孩子去皮奥里亚的餐厅体验第一次在时尚餐厅用餐的感受。

10、用更有趣或更特别的方式庆祝。小孩子都喜欢特别的日子,父母也喜欢和他们一起庆祝。如何才能把这些时光变得与众不同、值得记忆,但又不弄得太奢侈。

11、家长花钱越多,孩子越有压力-供孩子参加运动的钱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越高,孩子越能察觉到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们越感受到这股压力,就越不喜欢运动,也就越少有动机坚持下去。“我试着教会家长明白支持性推动者的意义,以及孩子遇到阻力时要站在孩子的后面。”

13、希望所有身为父母的人,针对孩子的目标,以及孩子希望父母做到什么程度,都应该和孩子进行更多的对话。只要使用支持性的措辞,即使家长谈到财务上的投资,也是可以的。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只要你觉得真的很有趣,而且这个运动让你感觉很好,我们都很愿意花钱。但是,你要知道,你不应该为了取悦我们、或是你以为我们希望你能赢得奖学金才去运动。如果以后哪一天,你自己不想再继续了,我们也不会认为过去花的钱都白费了。”父母只要真心这么说,孩子就能大大地松一口气。

14、我们不希望假装差异并不存在。毕竟,社会阶层只是多元讨论的一部分。“家长可能还记得这些事情曾经多么频繁地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及自己有多么受伤,所以想保护自己的小孩不要遇到这些事。但家长应该放松下来,孩子可以把这种权利被剥夺的感受调适得很好。经历一下这种事,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坏事,这是我观察孩子三年之后得到的感受。”

15、改变孩子对物质的看法

介入的做法是应用一套课程与一组物品,这是非营利性组织Share Save Spend提供的办法。孩子要参加三场讲习会,而且需要父母陪同。

第一场讲习会的内容:

1)包括捐献、储蓄与消费三种行为,还有讨论卡,以激励家人针对金钱与价值观展开对话。

2)还有针对“需要”与“想要”两者差异的对话,以及讨论广告在混淆这两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3)孩子要先记录自己的消费行为,然后在第二场讲习会上讨论。

第二场讲习会:

1)孩子要把看到的广告信息与影响写在日志上

2)还要采访一些他们认为在分享与储蓄方面的最佳楷模。

第三场讲习会:

1)要讨论零用钱问题

2)如何在未来继续和家庭成员维持有关金钱的对话。

在这个研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不是介入的影响真的可以持久,而是这个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计划牵涉的对金钱的情绪,特别能与青少年产生共鸣。详细的对话及反省,似乎真的能造成改变。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所有家长在家里都可以持续采用这个方法,而且要尽早一点开始,这将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家长在家里采用这个方法时,也可以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加进去,比如我们有时可能会因为花了很大一笔钱而感到后悔,或是有时虽然买了很贵的东西但至今仍然很珍惜。家长自己的故事,只要是真实的例子,都可以减少孩子因不懂我们的消费中隐含的价值观而产生的困惑。

16、让孩子学会为渴望的事物等待-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容易有生成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倾向。

17、杜威原则:家长秉持着以自己的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原则。家长在做出安排时,应该让孩子处于中等偏下的消费水平上。如果社区里有十个孩子最后会拥有汽车,那么在好车排行中,孩子的汽车应该是在十个人里排行第七。或者,如果孩子的车子排在第五位,那么他的智能手机就应该排在第九位。

18、重点是,孩子至少应该学会为某些东西去等待,仔细考虑这个东西的价值,这样,在东西到手后,他才会好好品味与珍惜它。孩子对同伴拥有的东西感到有一点点忌妒,只要不是觉得自己的权利被完全剥夺了,这也许不是坏事。而且,非常普遍的情形是,每个人都认为一定要拥有的东西,最后常会变得毫无价值。或者,在十个孩子中,当第四个孩子准备要模仿第一个孩子时,第一个孩子已经换了别的东西,而排在第五或第七位的孩子,就不必浪费钱了。

19、我希望她能知道,她得到了多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就表示她有多受宠。

【我思】

这一章内容给了我好多的启发,太棒了!让我想起来了那本书叫做《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其实更多的是在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带他们更多的去体验。这样才会养出不物质主义的孩子

1、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我也有过很多拒绝孩子们想做的事情的场景。现在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可能会给长大后的他们带来痛苦的回忆。这一点提醒到我,要在给孩子们设定规则和限制时,要告诉他们为什么很重要。我不希望这些拒绝转变为不好的回忆,长大后,成为她们宠爱自己孩子的理由。

2、培养引导孩子们不要过于重视物质,而更多的是要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己快乐幸福,不是用拥有多少东西来衡量。在孩子选择自己的玩伴时,要更多的是看重对方的美德,而不是她有什么好东西。

3、原来从来没有意识过广告会给孩子们带来的一些影响。现在回想起来,孩子们对一些物质的想要,好像都是来自平时看到的广告。在以后对她们的金钱教育中,这些都是要不断的去正确引导的地方。我觉得书里讲到的,给广告片设计对白这个方法还是很有趣的,我打算以后带孩子们实验一下,哈哈,相信她们会很喜欢。

4、我们的花钱方式,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言传身教。可怕的是,有很多的父母自己的花钱理念就是错误的。不过,我觉得,把自己亲身的购物经历和孩子们分享,哪怕是一个让自己感到后悔的购物经历,也是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得到启发的。

5、家长花钱越多,孩子越有压力这一点我太有共鸣了。与洋人家人不同,我们华人家长会花很多钱在孩子的乐器学习上。我们花的钱越多,就对孩子们报以的期望越高。然而,这种期望,会在不经意间转换成压力带给我们的孩子。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看了这一章后,有点豁然开朗,我打算和孩子们来一次这方面的对话,聊一下她们的学习目标,然后我们可以一起重新审视对她们的教育投资。这样我们都会减少很多压力。

【下一步行动】

1、给孩子解释广告的用途

2、家庭会议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不同的优惠券代替礼物

3、重新审视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给她们带来的压力

4、和孩子们多一些价值观的讨论,比如广告对需要和想要的影响,多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

5、参考“介入的做法”开办类似的研习会,帮助改变孩子对物质的看法。

6、对于孩子们中流行的物品,要参照杜威原则,不要第一时间就让孩子拥有,教会她们学会等待,仔细考虑东西的价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