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

认知影响行为的六大秘密

2020-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尹洋123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注定成功,有些人却注定一辈子要为钱辛苦奔忙?

这本书帮助我们重观自己的思考模式,挑战自己固有的消极认知、习惯和行动。

秘密一:管窥与借用

在稀缺状态下,会产生借用行为。比如第一份没有能力偿还的账单,借用后就产生了稀缺,于是便有了管窥心态。

反思:处在稀缺状态下的人,不仅现在会感到穷和忙,之后也会持续感到穷和忙。

秘密二:忽视未来

稀缺会让我们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整理房间、做体检等,我们会等紧急事务都全部处理完毕后,才会做这些事。

反思:如果将房间整理干净,就能省出很多找东西的时间。效率其实更高、心情也会更好。

秘密三:稀缺陷阱

人们将可预期事件当作突如其来的事件处理。比如手术量超过了手术室的可接待量。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永恒的警醒。

反思:拥有余闲,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

秘密四:带宽负担

任何形式的技能习得,比如去学习社交技巧,亦或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都需要带宽。

反思:在研究贫困问题时,除了将目光专注于物质条件上,同时也应该去了解他们的带宽情况。

秘密五:能量管理

事情分四种:“重要且急迫的、不重要且不急迫的、不重要但急迫的、重要但不急迫的。”能量主要来自4个源泉——身体、情绪、思想和精神。通过形成特定的习惯,它们能为我们系统地增加并定时补充能量。

反思:稀缺会导致认知障碍,学习有效地、智慧地管理个人能量。

秘密六:保持警觉

比如定期去健身房,需要一直对身材和健康保持警醒,才能长久坚持。为了避免去厨房取零食的举动,去超市时就要保持警醒,坚决不买零食。

反思:要将警醒型行为转变成一次性行动。

综上所述,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如果你想要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要,而要提前积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