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母校为孩子们讲课
我的家乡是一个拥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城市。近几年随着我们国家对文化宣传力度的加大,文化进校园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的刚性需求。家乡的中小学开始积极寻求多种方式,让学生们认识当地文化,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弟媳妇在本市的一个乡村学校教书,受我前段时间在其他学校演讲的启发,她也邀请我到她们小学为孩子们做一次有关家乡历史文化艺术的演讲,我欣然答应了。
上次出差回到家乡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完成这项工作,这次回来就首先将这件事放在了首位,终于于今天下午做完了这次演讲。
那所学校是我的母校,我曾经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初中生活,之所以是四年,是因为我初三中考的时候第一次的考试成绩差强人意,我选择了复读,终于于第四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市的一所重点高中,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的朋友都说,我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其实一点都没错。
初中时候的我,因为家庭原因,敏感,自卑,愚钝,成绩一般,和同学的关系也一般。但是却怀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后来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因为到了青春期,内心的各种情感萌动时时撞击着我的小小心脏,上课分心,注意力转移时常发生,导致初二以后成绩开始下滑,最终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虽然自己也无数次告诫自己应该把心用在学习上,但是似乎自己也无能为力,理性和感性的不断斗争中消耗了太多能量。直到最终的考试结果出来,才悔之晚矣。
以当时我所在乡镇和村落的实际情况,几乎80%以上的孩子念完初中就结束了学业,剩下的不到20%的孩子勉强上一个中专,很少有人选择高中。很多人甚至抱着读书无用的思想不鼓励孩子上学,尤其认为女孩读书无用,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女孩初中毕业后就回乡务农了。
以我的家庭经济条件,其实也无多少能力供我继续上学,而且我的成绩还没有达到录取要求,就更有理由让我终止学业了。但是我却有一个坚强而有远见的母亲,她虽然也对我没有考试中专感到愤怒和惋惜,但是也还是问了我自己的想法,她让我自己选择,是继续复读,还是回家务农?
我果断选择了复读,母亲为我的决定感到高兴,也愿意继续支持我。
我怀着极其羞愧的心情回到学校,找到下一届初三班级的班主任,请求他收下我,允许我到他们班复读。
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他当时的神情,是有些不情愿的,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带着我到了班级,给我安排了座位。
一开始,我的内心是非常敏感自卑的,总觉得复读是很丢人的一件事情。也不太和其他同学有很多互动,只是默默地学习。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成绩在班级遥遥领先,我的踏实刻苦逐渐成为老师眼里学习的好榜样。各科老师也都逐渐接受了我的存在,并以我为荣。
这样的关注和肯定让我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上和与老师同学的交往方面都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那个班的同学和老师也是至今联系最紧密和长久的人,当时的班主任后来逐渐成为了朋友,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如今。
后来回想起来,复读的这一年真的可以算作是改变我命运的一年。因为我在这一年里建立起来了强大的自信,使得我好像突然开窍了!
因为有了这样的自信,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才有了更多的勇气和方法。这一年建立起来的自信和掌握的学习方法奠定了我之后十多年持续不断学习生涯的基础。
毕业之后就几乎没有再回过母校了。一方面是因为我一直在外念书,另一方面也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人都迁徙到了城市,我们家也不例外。父母和弟弟都在城市买了房子,以前的旧房子早已废弃了。
这次再次回到母校,内心百感交集。
在前往学校的路途中,看着道路的变化,两侧树木、房屋的变化,除了道路外,其余都已非当时面貌,若不是有老师带着我,我自己都几乎无法顺利找到到达的路线了。
校园也变了模样,所有的校舍都焕然一新,以前的老师大多都退休了,没有退休的也都到别的学校工作了,在这个学校没有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走近教师,孩子们已经排坐整齐,以前的初中学校,现在变成了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坐在教室里,竟然那么稚嫩,我顿时心里有点慌,我带来的知识,他们能听懂吗?万一听不懂,孩子们闹起来岂不是尴尬了?
不过在做准备的几分钟内,我赶紧调整了一下心情,重新思索了一下我的开场白。然后就逐渐放松了下来。
一个小时的讲座非常顺利,没有想到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而且我提问的时候,好几个孩子也非常积极地参与了回答。尤其是坐在最前排的一个个子非常较小的女孩,全程眼睛都不带眨地盯着我,我没提出一个问题,她都会将小手高高地举起来,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在这个孩子的鼓励下,我很快就放松了下来。在讲解的过程中用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讲过的方式,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历史,我都临时想到了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方式去讲述。
都说教学相长,诚不欺我呀!
真的是一次激情澎湃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