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BUG???

2020-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麦客墨克


汉字得名于汉族和汉朝,又称方块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也是我们传承于民族文化中的最基本的符号,其使用最早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
、,。?:;!'  ~
、,。?:;!'  ~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

关于今天所说的这个汉字的“BUG”,是我在初中的时候了解到的。在中学的那堂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给我们解释了这四个字之后,我感觉到非常的奇妙,到现在都记忆深刻。

出  重  射  矮

老师当时给我们讲的是这几个汉字用反了,经过他的解释之后,我也一度以为这些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是不是被调换了位置。

出→重:两山相叠才是重“zhong“、两”chong”。

重→出:千里自然而然就是想要出去的。

射→矮:身高以寸来算寸才是矮的意思。

矮→射:委是弯、抛的意思,弯弓出箭才叫射。

当时老师这样解释之后,我就感觉到这非常的有趣,因为当时没有没有东西可以去查证,所以我就一直以为真的是这样的。后来想起来了,到网上搜了之后才发现并没有这么简单。

到网上搜了一下之后,我发现高晓松老师在他的节目中也讲过这个东西。我就仔细了解了一下,虽然没有看到,但也了解到了和上面的解释差不多。网络上有很多信息,有很多勤快的人指出了晓松老师的错误。对于这个先不多加讨论,我虽然不是看晓松老师的节目才知道这个的,但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看过才知道这个的。是通过他我们才讨论的这个,所以晓松老师的对错并不重要,我们要学习他的深究能力。

在网上搜了搜才知道,我老师讲的并不是正确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让当时的我相信了他对这几个字的解释。

“出”字的演变 “重”字的演变 “射”字的演变 “矮”字的演变
①“出”,《说文》 是这样解释的:“出,进也,象草木益滋, 上出达也。”“出"的篆文其实.上面是一个草,下面是土地,表示草木生长。和两个“山”其实没有关系,只是比较象而已,是后来简化成这样的。
②“重”, 会意兼形声,篆文是一个壬字,中间一个“東”。《说文》 :“重,厚也。从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柱用切(注)徐鍇日:‘壬,人在土,上,故為厚也。”。“東”象橐形,是一个两端扎起的大口袋,所以“重”字象人负重之形,义即为重。
③“射”字左边的“身”其实是弓,在甲骨文中有两种构形,一是从弓从矢,《说文》以此为标目。“弓”、“尸”、“身”古文字形相近,右边的“寸”,其本义也不是长度单位,“寸”与“又”同源,象手形。“寸”是在“又”的基础上,在手腕处加了一点作为指事符号,即手腕之义。所以说射就是拿着弓,用手腕之力射出去。
④“矮”所从的“矢”确是弓矢的“矢”,由于弓、弦、矢所构成,在古代几何学中将弧弦的半径称为“矢”,有“标尺、尺度” 之义。委表声亦表意,“委”意为“软化”、“软缩”,“矮”字从矢委声,取长短之意。

从以上这些来看,这些字的意思是有根有据的。我们伟大的祖先既然可以创造出这些字,必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难道会那么蠢把意识搞反吗?所以老祖先给的起源并没有问题,只是我们的文化传承中,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字形发生了变化,使得其本的意义渐渐模糊了。

汉字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文明的基因。汉字书写了我们多少的神话、典故。保护汉字、保护汉字文化、珍惜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愿看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