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
文以载道者,其非知道者,道以文载之,乃道之可道,然非道也,
禽流感
起病急;类流感;肺部表现为主
潜伏期为1~3日,通常在7日以内。
主要为发热,体温多39℃以上,伴眼结膜炎、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等。
或有消化道症状。
体征可见眼结膜轻度充血,咽部充血,肺部有干啰音等,半数有肺部实变体征。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属甲型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其中H5和H7亚型为高致病型,又以H5N1致病性最强。
可感染人、禽和其他哺乳类动物如猪。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为禽,污染羽毛和粪便是重要传染物,其病毒含量高而且存活时间长。
2.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的确切证据。
3.易感人群 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不易感,缺乏免疫力。发病与年龄、性别无关,12岁以下的儿童病情重。
4.发病季节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多暴发流行。夏季发病较少,多呈散发,症状也较轻。
病理改变以肺部最明显,可见到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损伤严重,肺实质出血和坏死,肺泡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肺泡内有透明膜形成,有严重的弥漫性损伤,并伴有间隔纤维形成。
一般医学观察病例:1周内有接触史,出现流感样症状,进行7日医学观察可确诊。
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甲型流感病毒和H5型单克隆抗体抗原检测阳性者可确诊。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有共同暴露史者可确诊。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病毒或采用RT-PCR检测到病毒基因,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
注意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等相似,
确诊需依据实验室检查,如病原体分离、血清学检查和核酸检测。
治疗(一)一般治疗 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预防并发症。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饮食易消化。
(二)对症治疗 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 抗流感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对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扎那米韦治疗无并发症的7岁以上患者。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抗生素治疗 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重症患者的治疗 呼吸障碍者给予吸氧及其他呼吸支持,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如糖皮质激素、胸腺肽、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 预防 管理传染源:加强禽类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按规定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接触者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 保护易感人群: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密切接触者可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