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是个小女子(四十六)棘心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两天时间扫描完柏邦妮的《老女孩》。
作者的标签:北漂女孩,未完成学业,文青,沉湎于电影世界的剧作家。
她非常可爱,语速很快,简洁有力的短语仿佛箭雨般袭来,来不及细想,她已经把意思说得通透了。
她的感情异常热烈。文艺青年的敏感、尖锐、躁郁、失眠,样样不缺。如大厨一般把这些情绪炒成一道川菜,麻辣爽口。
她很温暖,对家人、朋友、恋人,甚至是陌生人或者乞丐,都愿意传递自己的能量。特别让人感动。
我见过柏邦妮,在第三季《奇葩说》里。娃娃脸,口若悬河,逻辑清晰。喜欢。
读文青的书,让人感叹不再是青年,不能向她那样洒脱,无法脱离枷锁。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高晓松的《鱼羊野史》今天看完,其实就是他拣择的“历史上的今天”。
高晓松这样一位文化修养深厚的音乐人,在历史的长河拣起几颗有趣的、璀璨的贝壳,串成项链,送给读者。
书中有许多军事故事,昨晚读给发烧的儿子听。宝贝听得认真,说喜欢打仗。不知长大后真的会上战场吗?
和同类型的《时日之子》相比,这本书的文学性差了点。聊天而已。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这几天涉猎顾城的《睡眠是一条大河》。前面几个故事语言简练,诗人风范。继续。
王朔的《我的千岁寒》里先看了《宫里的日子》,写武则天的。
他对人物的称呼很有意思。武则天是阿武,皇帝是老李和小李。显示出王朔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淡然处置。
后面的就不怎么喜欢了,耍贫嘴的调调,为了说话而找话。
《妄想照进现实》都什么呀,看不下去。
他的文字正如他自己所说——太装逼。
匆匆翻翻《草木缘情》,潘富俊的学术著作。相当厚重,就看了看图片。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顾城的《睡眠是条大河》看得很认真,尤其是后面的访谈和演讲记录。
抛弃成见,顾城是一个率性天真的人,诗歌有童真和灵性,崇尚自然。
他和三毛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有相似之处,也有天壤之别。
相同部分:童年都是孤单寂寞的,都博览群书,都需要表达,都抓住了感性之美。
不同部分:顾城比较顽固和狭隘。他逃离意识形态严格控制的大陆,逃到激流岛,刀耕火种,自创桃花源。但是他不愿意学习英文,不愿意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他的“小隐”是自讨苦吃,不曾真的热爱这样的生活。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相比之下,三毛逃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后,与当地人相处地很愉快,收获一段跨国婚姻。她的眼界和胸怀更上层楼,是风一样的女子。
然而,他们还有一个相同之处——爱的猛烈,提前耗尽内心资源。
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我们是同一块云朵落下的雨滴。
三毛会如何回答?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莎翁的历史剧《约翰王》非常不错。
人物个性鲜明,战争与和平轮番上演,爱情敌不过野心。结局很开放,不知哪边会胜利,没有一方属性为正义。
约翰王死了,前国王的私生子倒是很勇猛,以至于我以为下一部《理查二世》是以他为主角呢。
断断续续看完《理查二世》,感觉它像《约翰王》的前传。如果先看《理查二世》,再看《约翰王》,情节上的理解会更顺畅些。
历史,关于权力与政治的历史,会有惊人的相似。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昨天扫描了蕾秋的《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看得很跳跃,几乎只看奎妮给弗莱德写信揭露过去秘密的那些部分。
在疗养院的部分,感觉太假,太过雕琢。
奎妮喜欢弗莱德,以及弗莱德儿子的各种行径,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有点浮夸,不如第一部那么自然。
后面的海上花园以及独居二十年,难以掩盖这本书的单薄与俗套。
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昨天起欣赏苏雪林女士的《棘心》。
苏女士是上个世纪初,五四运动时的学者型教授,解放后居住在台湾,高寿到101岁,令人羡慕。
书中的开篇文章,苏女士用女性敏感的笔触讲述军阀混战期间一对文人夫妇乱中取静,单纯地自寻乐趣的生活。
接下来的《乐山惨炸身历记》、《敌军暴行的小故事》用纪实的方式烙印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
苏女士怀恋母亲的文章《母亲》抒发对母亲的爱情,依恋之情让人动容。以下是摘录:
1、一个人如其不是白痴,不是天生冷酷无情的怪物,他腔子里总还有爱情的存在。爱情必须有寄托的对象,小孩爱情的对象是父母,少年爱情的对象是情人,中年爱情的对象是儿女或者学问与事业。
2、松果腺大约出过毛病,所以我的性灵永远不成熟,永远是个孩子。我总想倒在一个人的怀里撒一点娇痴,说几句不负责任的疯话,做几件无意义的令人发笑的嬉戏。我愿意承受一个人对于我疾病的关心,饮食寒暖的注意,真心的抚慰,细意的熨帖,带着爱怜口吻的责备,实心实意为我好而发的规劝。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认真读完《棘心》,内心颇为感动。
苏雪林女士文笔功底深厚,感情丰富,擅用排比和反复,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种情绪,可以不厌其烦地描述,从各个角度。《青年》、《中年》、《老年》三部曲就是这类风格的代表。
读完《当我老了》,深感欣慰,即刻给妈妈打了电话。
妈妈正在打麻将,声音很愉悦。年轻时的操劳换成如今的日日休闲,身心俱健。作为女儿,我更开心。
长篇小说《棘心》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献给她的母亲。作者一丝不苟地描写留法前后的苦闷、自责,以及母亲逝去之后的伤痛。
苏女士还擅长文学评论。她的《郁达夫论》深得我心,同为精神洁癖者。
以前我看《沉沦》就看不下去,完全不能理解男主人公整天在做什么。苏女士说他们是病态的。
或许男人的看法不一样。
她不认同弗洛伊德,哈哈,观点和我很一致嘛。
民国时期的文人较真,典雅,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