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札记之《穹顶之下》丨穹顶之下,生者当勉
导演:范铭
主演:柴静
类型:纪录片
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2015-02-28(中国大陆)
前言:
每年从秋末进入冬季开始,便是我的黑暗时分,
整整持续一个季节。
我的呼吸道极为敏感,并且一年比一年严重,
我害怕自己将在这个季节结束生命,
但我还没有看够这个世界,
还没有享受到一个完整人生的感觉。
可笑的是,
曾经我就是在这个季节选择来到这个世界。
我会买很多一次性医疗口罩备在柜子里,
计划中,
上班路上用一个,下班路上用一个,
一天两个,一月六十个,一个冬季差不多一百八十个。
一包口罩十个,人民币十元,一元一个,
这个季节我将花费差不多一百八十元用于购买口罩。
还好,我有医保卡。
可是结账的时候,被告知口罩是医疗器材,
不在医保范围内。
我是个有工作挣钱能力的年轻人,
一百八十元不过是工资的十五分之一,
可是我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已经找不到工作,
我六十多岁的老母亲甚至还没有社会医保,
还有多少可怜的老人甚至没有一分钱收入。
离开的时候,顺便问下微型医疗器材还有哪些,
还有纱布、创可贴……这些雾霾碰擦后的这些急救用品。
店员只能告诉我,这是规则,
可是,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药品是救死扶伤的,
长大后,我接受的政策是,医保卡是救人于危难的,
而买口罩的我们此刻还坚强地在污染中活着,
隐形的危难,便不算是危难。
我离开,
我不是买不起,只是不想这样没有生命价值的活着,
我不是怕死,只是不想这样没有意义地活着。
今年一月,我又感染病倒了,
发烧躺了三天三夜,落下了很多该做的工作和事情。
我告诉自己,健康才是一切,
可是我不敢出门,
因为空气能剥夺我的健康,顺手把我的一切剥夺。
可是,
生者当勉,直到今天看到《穹顶之下》。
当看完这部近两小时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时,我确定自己被真正感动了,我忽然觉得世界完全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我的几乎所有认知在一瞬间被推翻,因为,作为生者,或者就如片中所言“作为活物”,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来保护每一个生命,以及每一个生命的后代。
上帝选择了让我们来到这个星球,就同时赋予了我们保护它的力量和责任。在这里,没有达官显要,也没有阶下底层,只有普通人,普通生命,共同生存在这个星球,分享着它的土地、它的河流、它的天空……穹顶之下,我们热爱或伤害它,终将还是自己面对结果,所以,生者当勉,爱护它,便是爱自己,爱最自己最爱的人。
从昨晚开始,由柴静主导的这部《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雾霾纪录片便成了各类新闻热点的头条,点击量逾亿,最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确实给了每个人以醍醐灌顶式的深刻警醒,在愈加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像这样有良知、有价值又能带动效果的影片似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了——至少在中国——至少在我有限的认知时间内。
整部影片以详实的数据、震撼的披露,揭示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空气污染问题,以八集贯穿,将“雾霾”的问题提出——调查——揭露——解决方案,每一份数据和资料均有详实来源,在这里,没有“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只有唯一的一次质问何为“有关部门”,只有敢于道出真相底线的专家。它的震撼之处,不仅仅在于无数比较化的数据和深红色的曲线,更在于提出了解决方案,尽管接地气、不官方,却实在而真实,犹如一只蝼蚁在垂死前的挣扎,直击人心,这是一部有责任的纪录片的标志,同时也给整个浑浑噩噩的社会打了一剂强心针。
尽管站在政策的角度和影片的规则上来看,我们承认该片的播出时间、播出背景、播出内因等具有一些“特殊”因素,但空气污染问题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存,关系千秋万代的发展,无论是谁,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亦是尊于道德伦理的正义之举;尽管很多人在质疑柴静本人品行和内容的专业性,但“雾霾”已经严重影响到几乎所有国民的正常生活时,从鸡蛋里挑骨头还有什么意义,在这个刻不容缓的环保问题上,我们信不动纸上谈兵,只信战场结果;有人甚至揭示其中可能含有一些诱导大众的因素,但即便是诱导,我们也甘愿接受,它的正义力量让每个普通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它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不怕死,只是不愿这么活着,不愿我们的后代还不如我们地活着,在我个人看来,这也是《穹顶之下》能够前所未有(请允许我用这个此形容)震撼人心的原因所在,而仅凭这一点,《穹顶之下》便注定将成为一部很难超越的好片。
相比于娱乐消遣电影或将某些道理隐喻于某种情节的公知电影,如此直接、一阵见血的纪录片正是现代社会所缺少或者说缺失的,如此毫无畏惧地承担责任、揭露人性的行为正是当下所有人所需要的行动动力。
不必过分地去讨论是否是柴静一人自费或者是否是有背景团队操作等等内容,如果有越来越多这类良知的、有内涵价值的影片呈现出来,必能引导国人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充分打击当下人们精神信仰缺失的现状。
佩服柴静这位女性、这位母亲的勇气和决心,当她敢于一个人站出来,当这部纪录片能够通过“严格”的审查上线并被推动到一个相当高度的热点时,我们似乎已经看到希望近在眼前,也许我们这批80后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碧海蓝天、青山绿水……
综观影片,反观自身,我勉强地写下这个题目,生者当勉——在环保之路上,国家政府监管力度加强固然重要,但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并且都能做到,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行动,结合起来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只要去做,必能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为了有一天在遥远的天国看到子子孙孙幸福的笑脸,有生之年的我们,是不是真的和“有关部门”一样,破罐子破摔了太久?我们责备政府为何不监管的同时,自己却几步之遥也要开车,从来不垃圾打包、分类,在亲人身边抽着一支又一支香烟,公共场所不关紧水龙头、最后一个离开不关闭电源,家用供暖、空调等大功率电器连续长时间使用……也许,连我们自己都会反问自己,其他人都这样,我为何要去做那个不合群的矫作之人?我究竟能够坚持多久?我一人努力能够产生什么效果?
但《穹顶之下》却给了我们力量和答案:一个人完全可以,我们努力的,都将收到回报;《穹顶之下》似乎也给了我们灵魂忏悔的机会:几乎每一个观看的人,都能意识到自我努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然,《穹顶之下》在这个特殊时期,更给了每个人一份希望的力量,国家进入强势监管,宁愿付出经济倒退的代价也要治理空气污染问题,这多少也是这么多年来,国人第一次听到一个真正关乎民生的消息,也许我们的个人行动将会因为这部纪录片而拥有更多的同行者,距从而离目标也越来越近。
(本文实际写作于2015年)
文丨孔小乐
原创文字,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