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偏执型人格

2023-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方8897

从本质上看,偏执型人格是指个体习惯性地使用否认和投射的防御方式,将内部感受投射为外部威胁,而且这种投射过程伴随有意识的狂妄自大。

偏执即说明个体的精神状态存在严重的问题,处于精神病态至健康常态的连续谱系中。

重度偏执的个体由于认为痛苦源自外部环境,因此常常不会攻击自己,而是把攻击指向他人。推测高度攻击性和激惹性是与生俱来的特征。偏执者不仅要与愤怒、怨恨、恶意及其他显而易见的敌意作斗争,还要承受难以抵挡的恐惧。

偏执是恐惧和羞耻的混合体,这类人普遍喜欢眼睛朝左下方看(心里有鬼),可视作为眼神水平向左(纯粹的恐惧感)和垂直向下(纯粹的羞耻感)两种眼动方向的折中,即外表自命不凡的偏执者实际上内心饱受恐惧威胁,对身边的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体验羞愧的方式不同:傲慢的自恋者,若感到自己将被揭穿会羞愧难当,会竭尽全力粉饰外表,掩盖内心的自卑。偏执者对羞愧矢口否认,或将羞耻感投射出去,自鸣得意。把心理的能量都用来对付那些一心想要羞辱他们的人。自恋性格的个体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偏执人格的个体则揣测他人的恶意。偏执型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太过专注估摸治疗师的心思,因而忽略聚焦自己的内部体验,使治疗寸步难行。

相似之处:强烈的嫉妒心理。

偏执者也背负沉重的内疚,他们也像对待羞愧那样对之否认和投射。他们十分担心,一旦治疗师了解他们的内心,会对他们的罪恶与堕落感到震惊、排斥或惩罚他们。

偏执者的防御和适应模式

投射及对投射的否认占据着偏执者的大部分内心世界。基于其自我强度,可将偏执者定为精神病性(坚信不疑)、边缘型(现实检验能力尚存,巧妙地激惹被投射对象,令对方看上去似乎正像投射的那样,投射性认同)和神经症性(会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问题以自我不协调的方式投射出来,即来访者在投射时,自我会同时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在良好的咨访关系背景下,来访者的这种能力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内心思维的外化,认识自己的投射)。

偏执者的关系模式

偏执者在童年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曾遭受过严重的创伤,他们大多反复体验过压制和羞辱。

边缘型和精神病性偏执者的家庭成员间常常相互苛责和相互讥讽,或者是在家庭成员中相对“孱弱”者,容易成为家中的替罪羊——家庭成员憎恶和投射的靶心。养育者如果具有难以控制的焦虑情绪,子女也容易形成偏执型人格。

在偏执者的家庭中,客观现实经常受到扭曲,情感回应常常阴差阳错,因此成员相互间体会到的更多是恐惧和羞耻,极少获得理解和支持。其次,养育者的否认和投射会被子女效仿。再次,原始性全能幻想在家庭互动中得到了强化,这种原始全能感造就了强烈的内疚和混乱情感的基础。最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丝毫无益于解决问题,而只会凭添愤怒,还会增加儿童在基本感受和认知方面的困惑。

偏执者在成年后的人际交往中,会不断重复这类扰乱心智的互动方式。他们内化的客体一直扰动着他们的人际交往。

偏执者和精神变态相似:惧怕自己有依赖的需求,都怀疑他人的动机而心怀忐忑。

偏执者和精神变态的不同:爱的能力,偏执者能够拥有内心深层的依恋,也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忠诚,因此尽管偏执者与人交往时的情绪频繁变幻、戒备心强和敏感多疑,但这种爱的能力依然能够使治疗得以继续。

偏执型自体

两个极端自体表征分别是:无能、羞辱、卑微;或者全能、执拗、自得。两极之间的矛盾张力浸润了他们全部的内心世界。无论哪端都难以带来快乐,无能的自体将伴随对受虐和蔑视的恐惧,而全能的自体又因为名不副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强烈的负疚感。

偏执者自我体验的核心是深深的孤独,他们需要与“内心密友”之间“彼此印证”。他们会通过向权威人士或重要他人施加压力来维持自尊。

偏执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怎样处理偏执者来访者?

1、幽默,尤其是自嘲反映的是“真实”感受。直言相告。

2、运用“暗渡陈仓”“迂回包抄”等方法化解复杂的偏执型防御,掀开其隐藏于后的情感的面纱。

3、治疗师能够通过识别近期刺激性事件,识别来访者偏执状态加重的原因。

4、人们的思维与行动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大脑可以反复思虑憎恶的念头,但并不妨碍人性中充满卓越、高尚和创造力。

5、治疗师必须高度注意界限问题。保持一致性对于维护偏执者的安全感极为重要,执行设置更重要。

6、治疗师应明确无误地、坦率地表达个人态度。尊重、真诚、机智与耐心在治疗的过程中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