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偷了两天懒,散漫的日子太舒服了。
寒潮,直接过年的打算,渐渐说服自己的过程,一阵辛苦后的放松,
都使我想把这种散漫继续下去。
今天看了场免费的讲座,赖川声的。
说实在,我一直没怎准确的记住这位艺术家的名字,要不是演讲过程中我一直盯着地上的字(地上有赖川声大讲堂几个铁艺标志),漫无目的研究研究中间的“川”字怎么焊接表现的,想着“声”这个字挺少会被当做名字,多用升、深之类的……不然我可能还是无法一次性说对他的名字。
谈的内容呢,有些高深,外加1点到3点,吃完饭正是犯困的时候,后半场都是躺着听的。主题大约是艺术创作的本质核心以及当前不断下沉的趋势,中间的一系列说法我都快没抓住重点。艺术的土壤、生态、智慧等等,这些说辞让我觉得和艺术越来越远,他指的艺术是剧院,依然带点“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和民间的逗乐、展示相比少了些服务性。
这也是我看这类艺术家的剧和其他话剧或者剧中时的明显差别,时常是看不懂、看不进去、甚至看不下去,而对此我还会自我批评一下,是我浅了。
其中说到了演艺厅的形态变化,从中世纪到19世纪再到现在。以前的剧院高雅、等级分明,从大门口的大台阶开始,便是一种朝圣的准备,内部更是极端,将最好的位置留给国王,旁边的留给地位稍差一点的大臣,以此类推。这倒是引起了我的一点兴趣。
最后半小时是答疑环节,回答的部分我依然没听懂多少,甚至觉得答非所问,但大家的问题都还挺有深度的。“内容和IP的关系”、“如何发展小城镇的艺术,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国外英雄电影中,即使在危难关头,还会放大对孩子喜好的尊重及重视,中国的价值观里却很少这样,怎么看”,“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虽然传统、甚至不合适,但很难让人有勇气直接放弃”,“苏州在发展自己文化产业时应该注意什么”。
有些问题确实大了、泛了,也是我没记全他们的问题。
想说的是,思考,问问题,很难得、很重要,尤其是看到几个女生还在做笔记,拿着本子在问。
结束后去了诚品,周五人很少,之前都是周末。曾经挺喜欢这样小资氛围,喜欢逛逛,只是觉得太贵了不经济,倒是没消费过,这次是笃定不会消费了,竟没真的待下去的欲望,半个小时就走了。也不再想着在那看看书,真想看书也不用跑这么远呐!
巧的是,今天两个行程都和台湾有关。还巧的是,我都在思索,我的状态是有些格格不入或者难以完全适应,却还想往里挤一挤。到底是调整自己再挤一挤,还是转身。看书在哪看都一样,想感受小资氛围但自己都没把自己的房间、书桌、车子上弄得有多小资啊,看些有名气的话剧到底是喜欢内容还是喜欢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