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早起成长营读书文史赏析

学习互助小组123期读书体会

2019-03-30  本文已影响5人  龙渊的宝藏

本文全部选自读书群第122期读书体会,引用需注明转载,剽窃或盗用必究。


学习互助小组123期读书体会

书友梧桐落我家:

读《毛泽东传》

        这周读了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写的《毛泽东传》,说句实话:有点颠覆三观。作为一个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的四有革命青年,我是听着毛主席的故事长大的,读了不少关于他的传记,在这些故事和资料里毛主席是一个完美神化的形象,这种形象深深植根在我的思想深处。威尔逊从权利斗争的角度描述了毛泽东同志的革命人生,让毛主席走下神坛,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脾气有欲望的人。这能反映出中外传记作家的不同:中国作家可能更喜欢从声望成就倒推出一个完美的神,外国作家可能更喜欢从心理人性分析出一个活生生的人。

        本书的相关史料夹杂着不少推测和二手资料,以此来将故事主线牵扯到“权利斗争说”上去,这不是作者的不严谨,而是相关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纸质记录的难以保存消逝在时代的曲折前进中。我们要承认的是,当然连本书的译者也承认——权利斗争是毛泽东同志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不能苟同的是人民救星为了权利而权利斗争。我认为这段历史的主线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不同实践之间的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白纸黑字,是固化在文字上的,但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马克思主义者也一样: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作为泊来的主义——新鲜事物和原创理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上难免会有不同的理解,就像我们今天对同一政策仍然会解读出不同含义一样,当然他们的不同理解程度远远超过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实践理解当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谁都想把自己认知的最正确的信仰奉献和融入到这个自己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新生国家,里面也不可避免地参杂着权力的游戏,但从根源上来说是当时最为优秀的几名马克思主义实践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之争。为什么这样理解,里面有一个细节:据作者所讲十年动荡即将爆发之际,中央委员会的大部分委员是不同意毛泽东同志的决策的,他们大都是刘少奇同志的支持者,但当浩劫来临,伴随着打倒,下放,冤死,刘少奇同志都没有将之权利地斗争化,避免了党内的严重分裂、权利的重新洗牌和人民的陷入混乱。这在我们今天看来难以理解,政治斗争难道不是你死我活吗?现在委内瑞拉的权利斗争就正搞得如火如荼,但历史就是这样——我们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争得不是权利的大小,而是谁的主义中国化得更科学,谁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得更加深沉。

        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你用放大镜去深究他一生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他还是伟大的。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和他同时代的群星不因他的光芒黯然失色,依然星斗满天、傲烁于空。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几十几百年后人们对他还是津津乐道,毕竟善忘的人呀,哪会记得不伟大的人。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见解,学识拙浅,难免偏颇,请大家理解。

书友66:

《北大日记》体会2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因为年龄差距,我也看到了他们其中一些人想法的稚嫩,不过时间会让他们成熟,就像对当年的我一样。然而他们还是有一些跟当下很多普通学校的学生不一样的东西,特别是悲悯天下,胸怀世界的情怀。18岁的年纪,能有这样的高度确实不易。他们的很多家庭背景都属于中产家庭,除了少数从农村发奋拼搏进去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父母从小就着重培养,他们小时候就去过北大,心怀着对北大的向往,以及家庭提供的良好的条件,当然还有他们自己的奋斗,实现梦想。我想如果我小时候能去北大看一看,是不是也有可能很早就把她当做目标然后考进去。可惜我的中学时光是浑浑噩噩的,当考北大的同学们在奋笔疾书时,我可能躺在椅子上晒太阳,或者在课堂上抛锚或睡觉。我不觉得考上北大需要多大的天赋,而是一如既往的恒心和用心。我以后会给孩子讲讲北大,看他有没有兴趣,虽然这是我的梦想但是我觉得北大也应该会吸引我的孩子。

看到关于爱情的那几篇日记,感受到了北大学子的爱的纯粹和炽烈。也第一次见到了感情中一些相似的部分,比如男孩喜欢一个女孩但又不自信,会编个女孩试探他喜欢的女孩,然而女孩根本没有意识到。就如当年我在学校认识的那个男孩,我们很聊得来,我们在操场散步,我们在雨中奔跑到食堂聊天,我们聊一两个小时的电话,然而我们并没确认关系,我以为那是一种纯粹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罢了,有一天他说他喜欢他们班上的一个女孩,但是怕自己没有能力给她一个未来,虽然有点吃醋,但我还是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去向她告白,要么就永远都不说。他依然犹豫。我抱怨他太软弱了,抱怨的同时可能还有那么一点吃醋[偷笑]那次我们就吵起来了,唯一的一次吵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个月没有联系。后来他发来短信,说还好吗?

再后来我们都毕业了,我记得之前还借给他一些书,其中就有北大的一本校庆的校刊。我走的时候他说要把那些书还给我,我说不用了。几年后我联系到他,他暗示想结婚了,但没有对象,他也委婉的说了,当时想跟我在一起的,当年说的喜欢的那个女孩就是我。我断然拒绝了。我想我喜欢的应该是一个勇敢的男人,而且当时迷恋军人,我告诉他我喜欢军人我想找军人。他酸酸的说了几句,不欢而散。大概又过了一两年,他收藏我发表在学校刊物的文章,他问我需不需要寄给我,我很惊讶,因为我自己都忘了当时写的什么了,他就用彩信把那剪下来的文字拍照发给我。我有一种感动,原来还有人这么认真的对待过我的生活。但我隐约感觉到,他好像是在告别。我也没办法,我依旧不能喜欢他,但是如果上学时,他和我有一个人能勇敢一点,或许会是不一样的结局。现在他结婚了,微信已互删。他的头像是和妻子的结婚照,妻子没有我漂亮,但是很贤惠。挺好挺好,我不心酸,真心祝福他。人生没有如果,如果有机会,不要再思忖得失,不管是感情还是事业,勇敢去追。

书友龙江畔:

胡言乱语

1.如何寻找幸福人生。但凡想琢磨幸福人生的人此刻或许都不幸福,是的我不姓福,我姓蒋。但这真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不亚于to be or not to be。如果你的运气足够好,出生在一个家庭和睦,父母睿智的中产阶级家庭,包括但不限于群里的菲姐,蕾蕾姐,寒来暑往,恭喜你出生在罗马,你的烦恼是别人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到达罗马之后才会面对的。在我看来,更多的人更需要自己去寻找幸福,在这个过程或许伤痕累累,有的人羽化成蝶有的人随风飘散。作为一名父亲,最近有些惶恐,自己的孩子会成长成什么样,我能给他树立好的榜样和中等偏上的起跑线吗?什么样的性格和能力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呢?我的弯路他能避免吗?这或许是我们下半生的一场大考,思索了许久,附自己的想法,仅供参考。当然正如那句话所说,孩子生下来了,是你的,但与你无关。我们的设计或多或少有自己人生的投影,对于孩子未必合适。

2.几点愚见

有句话说的好:世界都没见过,哪来的世界观。爱情也一样,所以群里的单身青年大可不必焦虑,严谨的择偶观和婚恋观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懵懂时候的爱情或许并不是爱情,有时候它只是一种摆脱孤独的焦虑感。很俗的说一句,门当户对文化差异少会给婚后生活减少很多麻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认清他/她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的表现,如果你能接受那OK,如果不能就不要被日常的表象所迷惑。

书友一路前行:

读巴菲特全书

        连续的读连续的忘,以至于到周五晚上我思考读这本书是为了什么?想成为巴菲特式的人?或者了解巴菲特投资的理念?或者说给自己一个安慰以便于自己在看那个在股市里混了好几年还是深度亏损的账户里的余额的时候汲取点力量。读书总得有个目标吧,王某人说定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赚它一个亿,我也定个小目标自己一年读二十本书。并通过读书改造自己的思想,影响自己的行动,让我也朝王某人说的那个小目标前进一点点。

        在书中有“市场先生”这个寓言故事,是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所提出的,巴菲特认为,为了使自己的情绪与股票市场隔离开来,总是将“市场先生”这则寓言故事谨记在心,这对于成功投资来说教义颇深。说投资成功就是要逆普通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或者比更多的人思考的每件事都更深一点点 。就像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忽视企业的成功,短期内股价并没有和业绩对应的表现,但股票市场长期看是有效的,利润和股价成正比的趋势,短期内有可能过于低估也有可能高估,但最终会加以肯定。老李曾反复说过他钟情于某只股,我也受其影响买了只,先验证一下看看。接下来持续学习。

书友文质彬彬:

本周主要是学习会计基础班。其实学什么,都没有太多好说的了,倒是想重点讲讲两件事的感悟。第1件事是星期一晚上,想在微信里面搜一搜有没有拉萨本地学注会的这种群,结果还真找到有一个零基础班过注会的人。他目前应该也是大院里面的,两年,通过了6门的专业考试。和他在微信上聊了一下,发现他比我小4岁,技术干部。他给我介绍,它是通过中华会计网校报考,通过的。他建议我也去报网校。其实我之前,也买了中华会计网校的视频课。但一直没有正式报名。在他的介绍下,我当天晚上11:00多,立即报名交费。4000块钱,学习三年。其实就我之前买的视频课程,也足够了。为什么要交这个钱去报这个名?其实我是想,给自己更多的一些压力。好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不然对不起交的报名费。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放到今天,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足够的压力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这个群在老李的主导下走过了两年多,其实没有太多的压力,更多时候靠的是我们的自律。作为一种学习提升,这种氛围挺好,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但是对于个人成长进步,尤其是知识的积累,个人认为,有一定的压力,还是有好处的。第2件事,就是昨天我在折腾我的平板电脑。这个平板是我1月份在拼多多上买的,280块钱,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儿子装一个学习软件,给他学习用的,典型的山寨货。我这个人天生就爱倒腾,后来我把这个平板root了。把它自带的很多没用的软件都删掉了,这中间可能误删了一些重要的系统组件,导致后来我装中华会计网校和暴风影音APP的时候就运行不了。于是我就决定刷机,因为在此之前我所有的手机和平板都是我自己刷机的,都能搞定。但没想到这一次失手了。失手的原因,倒不是说我技术不行,而是因为这个山寨货,找不到相应的固件,找不到对应的刷机包。星期五晚上我弄到3:30都没弄好。星期六到专业的手机维修店,人家一看是山寨机,就说刷不了,因为没有刷机包。后来我又在淘宝网上找专业的人通过远程电脑控制给我刷。人家开始说好了,刷成功了给40块钱,没成功给10块钱辛苦费。结果那哥们给我刷了一下午,刷了十几个刷机包都不对,都没成功。晚上,我自己又倒腾到12:00,还是不行,主要是找不到对应的资源。这个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专业的事情必须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你看我,浪费了一天一夜,结果还是没倒腾好。如果算时间成本的话,我真是得不偿失。以上絮絮叨叨,算是我本期的体会。

书友小卒:

《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时间为1972年,是一本指导阅读的经典书籍。去年看了简读版,现在手头上正好有一本,于是又翻来看了一遍全书。

作者将阅读分为4个层次,分别是:

基础阅读:小学就已掌握的基础能力。

检视阅读:强调时间,系统化略读,用最少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

分析阅读:把书变成自己的东西。

主题阅读:围绕主题阅读不同的书。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分析阅读的方法进行讨论,作者列出了15个程序:

第1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说些什么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2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第3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对应这三个阶段,我认为可以概括为1.初步了解作者在说什么,2.细致的分析领会作者的意图,3.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作者(书本)沟通。也就是略读,细读,反馈。

上述分析阅读的方法只是一个大概的思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一定非得按照每一个步骤进行。作者在其后又用了大量篇幅来介绍各种不同类型书籍的分析阅读方法。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作者最想要强调的就是我们要有主动阅读的意识,也就是带着疑问去看书,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