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读写促教
一•阅读名著,提升素养
作为语文老师,阅读是我的生活常态,是我教育生涯中相伴相随的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只要做完了本职工作和家务劳动,空闲下来的时间里,我不是在阅读,就是在写作,或者在练习钟繇的《宣示表》、卫夫人的簪花小楷、赵孟頫的《三门记》和隶书《金刚经》等。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必须过关,过硬,必须拿得起,并且时时贯穿在教育教学中,以此来影响学生,为人师表,不仅仅是言传,更多的应该是身教,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比一百句强硬要求更有说服力和实效。
何为教育名著,我的理解是,作为语文老师,只要是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是教育名著,不能仅局限于教育论著或者被选进我们教材让学生必读的几本名著,这样的理解过于狭隘。文学经典阅读多了,文学素养就能渗透到你的骨血里,涵养你的气质谈吐,体现在你的为人处世与一笑一颦里。
从2017年8月底到现在,我不停地阅读,阅读了《无声告白》《猎人笔记》《一条更大的鱼》《谁在尖叫》《大河中央》《重新生活》《雾都孤儿》《被嫌弃的松子》《解忧杂货铺》《茧》《随遇而安》《杀死一只知更鸟》《灿烂千阳》《海上钢琴师》《一个人的朝圣》《偷影子的人》等小说,《浮生六记》《孤独六讲》《病隙碎笔》等随笔散文,《爱到深处是慈悲》《人类群星闪耀时》等传记类小说,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还有在手机上关注的公众号平台上的一些碎片化的阅读。
二•以读促写,做好榜样
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我不停地在简书平台写作,更文五百多篇,总计三十八万多文字。在纸质杂志期刊《浙江民盟》《乡土绍兴》《华夏撷影》上有多篇文章发表,也有在统战部和《绍兴日报》上发表通讯报道。另外也有散见于《煮字取暖》和《能仁谭》这些公众平台上。除此之外,还为北方的一本《哲思》期刊的约稿点评文章。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创作朗诵情景剧《理想的光辉》,并参演了盟市委举办的“百年育人路”——“见证初心”经典朗诵绍兴专场,得到盟省委、盟市委领导和广大盟员的一致肯定和好评。我于2017年被越城统战部评为越城区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8年被盟市委评为绍兴市先进盟员。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阅读和写作分不开的。我每每读一部经典,总会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我写的这些随笔散文或者读书笔记,我都会在上课完成教育任务之余,花几分钟时间,有选择地读给学生听,实践证明,学生不但愿意听,喜欢听,而且对他们的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他们的写作是一个示范。我就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去影响学生喜爱上阅读,并学会做读书笔记,以读促写爱上写读后感,不再害怕写作,并促进他们对人生对社会、自然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精神成长。
三•选好范本,推荐阅读
利用一周的碎片化时间,读完曹文轩的《一条更大的鱼》,觉得有必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正在读中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们阅读。
我读的版本是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和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曹文轩著、安武林评的。
包含《大河中央》《谁在尖叫》《蓝花》《祖父》《一条更大的鱼》《甜橙树》《红辣椒》《弓》《红葫芦》《古堡》《水下有座城》十一篇中短篇小说和附录《乌鸦》《永远的音乐》《我的作品》,以及由安武林写的《童年的阅读经验》。另附有曹文轩出版年表和曹文轩得奖记录。
在书的扉页上印着曹文轩手写体的一句话:感谢文学,因为是文学让我有了更符合天性的人生。
那么我要感谢曹文轩创作出这些有着优美、优雅、高尚、悲悯、宽容、大度、正义、拼搏、勇气、希望、苦难等特质的文学作品,让我在享受文学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诗意的滋润以及自然的滋养。正如作家安武林评论说的那样,曹文轩具有画家的眼睛、诗人的激情、小说家的洞察力、哲学家的思辨力。他的小说不能不说是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当今时代,当很多写作者为了利益去拼命迎合读者的口味而创作出一系列烂俗的作品的时候,我庆幸能读到曹文轩老师始终闪耀着人性光辉、语言又是如此纯美清新的作品。
曹文轩老师是这样评价他自己的作品的:我的作品就是我的作品,是一种与时下流行的或不流行的作品都不大一样的作品……我是一个逆行者,我的作品也是逆行者……我在写作上没有东张西望,没有随大流,选择的常常是站住或是逆行,我并不认为只有前方才有好风景。我取这样的姿态,源于我对文学基本面的认同。……我愿意我的作品永远具有诗性。我的小说标准很简单:它不是诗,但却具有诗性。诗性意味着向善、向美。
是的,读曹文轩老师的小说,总能带给我们温暖的感受,他的小说不是去展示生活的恶与丑,也不去强化恶和丑,而是用另一种策略,用神圣、典雅、高尚、悲悯、宽容去净化、改造人性的丑,呼唤人性的美好。
鲁迅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习惯于在书中划划写写,把美词美句划出来,把有共鸣有感触的语句划出来,并做些注脚。前提是自己的书。这本书是在班级座位后面书架上拿的,所以当然就不能这样做了。就摘抄一些吧:
1•皮卡尖叫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高兴了,尖叫;愤怒了,尖叫;兴奋了,尖叫;害怕了,尖叫;伤心了,尖叫;别人不注意他了,尖叫……有时,也不需要什么理由,他想尖叫了,就尖叫。——《谁在尖叫》
这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小男孩啊,这种尖叫声是他证明自己存在、表达自己情绪的独特声音,本应该得到尊重、得到宽容和呵护,可是在成长过程中由尖叫带来的意外状况的发生,使得这种尖叫突然就消失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成长的疼痛。带给读者、带给家长、带给老师深深的思考。
2•田野上,就秋秋一个人。她采来一大把小蓝花,把它们撒在了银娇奶奶的坟头上。
那些花的颜色极蓝,极鲜亮,很远处就能看见。
秋秋在银娇奶奶的坟前跪了下来。
田野很静。静静的田野上,轻轻地回想起一个小女孩幽远而纯净的哭声。
那时,慈和的暮色正笼上田野。
——《蓝花》
极富诗意的画面,展现的却是银娇奶奶极其悲凉的一生和秋秋至纯至美的人性光辉,更多的是带给读者以心灵震撼与深深的思考。
曹文轩老师的作品总能带给我们一些异样的阅读感受,他总是怀着深深的忧患意识,让我们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自己去体会和领悟。曹老师是北大教授、博导,教书育人是他的使命。
想要领略更多,同学们和家长们自己去阅读、领悟吧。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经典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
四•方法指导,落到实处
(一)告知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1.可以是精彩文句的摘录和品读
2.可以是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梳理
3.可以主人公的成长史
4.可以是人物形象的分析
5.可以在原著旁做圈点评注
(二)读后感:
1.可以是主题思想的分析
2.可以是作品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信一旦阅读和写作成为你的生活常态,那么你定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