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孩子心底的教育—情绪教育

2022-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锐rui

今天女儿第一次去上私教课,回来兴奋的地说下午还要去,还让我好好和私教老师学一学,说老师多么的关心和爱护她。当时我气不打一处来地说:“不学,难道你是被我打大的吗”。其实孩子说的并没有错,自从生完老二后,每天过着尿布与奶瓶齐飞的生活,确实对老大的关心变少了。

在生活中这样的对话应该很多吧,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否定和忽视孩子的情绪。当她提出对我的不满时,我的本能反应是断然的否定。也许我们这样对小孩说话是无意识的,说过也就过了,但是孩子的心灵受到了多大的伤我们不知道。

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次手破了点儿皮,我哭着去告诉妈妈,妈妈淡淡的说没事儿。后来每次受伤妈妈总是这样说。再后来即使我受了再深的伤,都没有再告诉过妈妈。在家长看来,只要确认过孩子的伤不重,就不需要小题大做,一句没事儿,就是在告诉孩子别太脆弱,要学着勇敢。可在孩子眼中家长的这种态度,让他们觉得很冷漠,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因而伤心难过,误以为父母对自己的情绪根本不在意,所以即使孩子内心产生挫败感,感觉很愤怒、很绝望、很害怕,他们都不会主动对家长述说,而是默默地把所有的情绪都装进自己小小的心里。更严重的是,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爱与支持,就容易从其他地方寻求这些,很容易误入歧途。

我们自以为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最好的教育就是爱他们的最好方式,但我们忘却了关照他们的情绪,为什么有些小孩一言不合就在公众场合耍脾气,大喊大叫甚至满地打滚,为什么有些小孩喜欢咬人,为什么有些小孩喜欢到处乱跑……因为家长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情绪,他们只能用这些行为来引起家长的注意,从而获得关注。

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读懂孩子的情绪,每次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俯下身子,无比同情地阐述她现在的感觉,是生气还是悲伤还是怎样的情绪,慢慢的,她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了。当他能够用语言表达他的情绪时,不当的行为就会减少。

如果有一种教育能够走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那这种教育应该就是情绪教育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