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奶奶庙
中国的庙宇特别多,多到只要是大一点的村庄都建有庙。记得小时候回山西姥姥家,我妈就带着我们到村子里庙前的空地上玩过,至于庙里供奉的是何方神圣,因为年纪太小实在记不得了。
从姥姥家回来后不久,文革就开始了,举国上下一通扫四旧,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寺庙荡为平地或挪作他用,大型庙宇也是庙门紧闭不见了香火。那时不进庙门不拜神佛也没觉得天地之间有什么事情是非要这么做才能平安无事逢凶化吉的。
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求神拜佛比什么都兴盛得快。寺庙的复苏比雨后春笋生长的速度还快,原来村子里的小庙推倒的又重建了起来,破败的经过修缮都重放光彩,没有的在村民的期望中也建了起来。而那些本来就作为文物保护的寺庙,更是被修缮一新异彩纷呈,寺庙文化比其他文化普及的速度惊人地快,不用普及就人人心领神会。因为中国的神仙太多了,各取所需,想要得到什么就去拜那个能给予什么的神,所有人类需要的,差不多都有可拜的神仙能在冥冥中赐予,要是没有,还可以自己造神。
据说河北易县有个后山奶奶庙,庙里的神灵千奇百怪:握着方向盘的“车神”、全身绑满钞票的“财神”、皱纹很深的“学神”…… 假如你想拜的神明这里竟然没有,管理员更是郑重许诺:“缺哪个神仙,随便造一个”。别的不说,我想长生不老神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是不是也应该造一个,就是不知道应该怎么造,造成什么样才能使人不觉得违和。
这个奶奶庙与所有寺庙不同的地方就是各路神仙济济一堂,恨不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神仙,就冲这么多各路神仙,除了当地人烧香拜佛之外,还引得游客接踵而来,想必是香客如流香火不断,祷告之声不绝于耳,焚香之烟青云直上,好一个香火奶奶庙。
说到香火,北京最鼎盛的当属雍和宫。这里终日香烟缭绕,最让人感动的是大年初一前去烧香磕头的人风雪无阻,冒着刺骨严寒恨不能五更天就前去排队。据说能冲进宫中在佛爷面前磕第一个响头,燃第一注高香的人,这一年都会交好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每当我从雍和宫外路过,大老远就看到烟气腾腾,大老远就闻到烟味刺鼻,真称得上壮观。
我只去过雍和宫一次,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前去参观。当时我们看到每进大殿的门口都有一个年轻的僧人在守着殿门。因为这是喇嘛庙,我想守着殿门的应该叫喇嘛。在一所大殿的门口,我们看到一位小喇嘛剃着光头,穿着长袍,身材高挑,面色红润,长得真不错。再往他脚下一看,一双三接头的皮鞋擦得锃亮,在他盖过脚面的姜黄色的长袍下时隐时现。这让我们为他感到惋惜,长相这么出众,皮鞋这么时髦,干什么不好,非当什么喇嘛,一生一世这就绝户了。
当寺庙文化被当成“四旧”破了之后,也没觉得烧香磕头拜佛求神是件多大的事,怎么一恢复了就引起人们不得了的重视呢?特别是那些发了财的当了官的人,见了庙门就进,看到神像就拜,从不理会进的是什么庙拜的是那尊神,只求诸神保佑财源滚滚官运亨通,哪管怪力乱神荒诞无稽,这也算是中国特色。
中国是一个泛神的国家,大神多的不计其数,神多了也别讲什么信仰了,中国的神一般与信仰无关,只与利益有关,更与迷信结缘。求佛拜神的人有几个是因为信仰才去烧香磕头的,又有几个是因为寺庙文化才去流连景仰的?文中所说的奶奶庙里都是新造出来的当代神仙,中国老百姓最愿意拜的就是和自己关系最密切的神,有一个精神寄托,活着还有些味道。
如果我家房后有一座这样的奶奶庙,还用的着去香火最盛的雍和宫磕头拜神吗?不管我是不是唯物主义者,我也要把我家房后的奶奶庙给供奉好,因为冥冥之中还是觉得有个神仙保佑着自己好。神不是用来标榜我们的信仰,而是用来帮助我们交好运的。
有人说这个奶奶庙太庸俗了,应该平了它。我倒觉得管他是那路神仙,进庙烧香遇佛磕头见神祷告逢仙就拜,中国人差不多都这样。所以这个奶奶庙才能香火不断。有这样的文化传承,就别说三道四,给老百姓留着当个念想,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