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社会学

设计产业进入去中心化时代:个体不再弱小

2020-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沛文沛语

数字经济时代最大的束缚是什么?

想象力,这曾经是我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最朴素的直觉,但是并没有被实践验证,直到今天我在飞机上听到洛可可的创始人贾伟在设计课程中谈到“去中心化”。作为一个设计的外行,我是完全不懂设计和去中心化有什么相关的。但是听完之后,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去中心化不是目的,他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底层组织方式。可以回归到更本源的世界。

怎么让每一个人的个体需求都能被关注到呢?这几年在设计领域有一个经常谈论的词就是“去中心化”,时下最热门的科技,其实都把未来指向了这个方向。
所谓的“去中心化”,就是说以后的生产活动、创新活动,不应该是某个企业主导的,而是从网络中产生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连结将在网络中变得更加紧密,这样,个体的力量将不再弱小,每个人都有可能借助信息网络,调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
随便说几个你熟悉的例子:阿里巴巴作为最大的销售平台,本身没有一件库存;滴滴和uber作为全球最大的租车公司,本身没有一辆汽车;airbnb作为全球最大的“酒店业”领导者,却没有一间客房。这就是去中心化的一个表现。
再说一个你可能还没那么熟悉的,3D打印技术你肯定听说过,这是比较新的科技了,按我们过去的想法,应该会被某一个企业所主导。但实际上却出现了一些分散式生产的平台,经营得非常好。
比如阿姆斯特丹有个3D打印中心,把3D打印这件事变成了社区化,它鼓励拥有3D打印机的设计师和小企业等,为附近需要的用户提供服务。93%的制造订单是完全自动化的,生产速度特别快。理论上说,小到一个玩具,大到一座桥,都能实现。
它的目的不再是批量生产,而是实现每一个具体的需求或灵感。比如说你就想打一个跟你的猫长的一模一样的手办,或者你画了个桌子,想把它打出来,都可以。
实际上,我自己也在做这件事。我们的开放设计平台叫洛客,现在已经连接了全球4万多个设计师,以后还会有更多。我们的设想就是,每一个人,只要有个想法,哪怕非常模糊,都有机会实现。
所以我说,在未来,设计的总体走向是让人真正成为万物的主宰。想象力是唯一的限制。】《10 | 设计与信息及智能革命:怎么设计未来?》跟贾伟学设计】


工作的原因,由于机缘巧合,在设计和区块链的结合领域做过一些工作,一直也没有想清楚设计这个领域如何和区块链结合,设计领域有什么痛点,我们当时的着眼点只是在设计的确权。这些比较浅层的纯正方面的应用。听完贾伟老师的课之后我才明白。这个产业其实有着,更复杂更深刻的供需矛盾问题,给我打开了很大的思路。
比如贾伟老师谈到的阿姆斯特丹的这个案例。我曾经在一次的食品。展会上见到过用3D打印来自做甜品,然后把甜品打印成埃菲尔铁塔,打造成各种各样工艺品的这种形状,还是非常吸引人的。如果这种3D打印的甜品能够以分布式的方式在每个社区有这样的一个站点,那么设计师是不是可以分享自己的创意,然后把自己的创意设计图稿通过区块链进行确权,然后其他各个站点可以购买这种使用权,然后每出售一个这样的产品,设计师就可以从中分到一部分的收益。这个收益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进行自动的清结算。这样就把整个行业中的设计和生产进行分离,把生产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分离。设计师作为富有想象力的一个群体可以,专注于做产品设计。至于这个产品设计的市场,试错开拓销售。可以交给各个站点来去选择他们根据自己。喜好。和掌握的社会资源来去把这些设计资源。通过。产品的方式向用户进行销售。那么这样制度体系下,设计师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他的价值变现可以不依赖于一个特定的生产体系。这个特定的生产体系,在工业时代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个特定的组织,通常表现为一个公司。在区块链时代,这个生产体系应该是一个网络化的组织去中心化的组织。设计师在这个网络体系中,能够找到自己最大的价值。我想这才是去中心化最大的精髓所在。
从这个角度我们说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脱离于特定设备的计算机,如果把这个区块链。网络作为一个社会产业的底层操作系统的话,也就是说作为产业大脑,放到整个社会的视角下,作为一个广义的区块链组织,它对整个社会所输出的不仅仅是数字世界的秩序,账本,智能合约等等。也可以是一个脱离于特定组织特定节点的物质生产体系。

它做的事情和我们过去在工业时代做的事情几乎一样:只是把重组原子改为重组信息。比如大型石油公司开采原油,而原油也是一些原子组成的。石油公司的做法近乎于将原子重新组织了一下,将它变成了化学品。像谷歌这样的新一代企业,它们擅长的是重组那些 Bits、信息。谷歌并没有建立那些网站,而是利用自己的算法,对已有的网站进行排序,使得每个公司都能在这个网络世界里被很容易地找到。它驾驭了这个网络世界,是凌驾网络的新型组织机构,也导致了它的一个新的垄断时代到来,导致了分久必合。
这些都是组织信息的大平台,但是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如同当年 TCP/IP、Packet Swtiching 能够打败一个 AT&T 这样的巨人,区块链又让一个网络去中心化的时代来临,又到了一个合久必分的时代。人和人之间又可以通过区块链回到一种 P2P 的交流方法,更加神奇的是,人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换价值。
价值是一个很难交换的东西。互联网第一波只是交换信息,但到了第二波希望能够交换价值,因为价值的核心就是要大家有一个共识。在一个 Distributive System(分布式)系统里面,达到共识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每个网络的节点都有时间的延迟,计算能力也不一样。有的计算机有良好的行为,有的计算机确实有一些不良行为。在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里面,如何达到一个共同的价值,这在那个计算机科学里面也是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计算机科学中有一个 Fischer-Lynch-Paterson 定理,在采取一种完全 Deterministic(固定)算法的时候,共识是永远无法达到的,因为这个网络的系统实在太复杂。
后来,大家就想到区块链的技术可以把经济行为加上随机的数学算法使得网络达到共识,比如说通过计算一个 Hash 函数的办法,对共识进行投票,这就是整个区块链上面达到了一个新共识的机制。
大家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共识的机制本身会有很大的价值。事实上物理学里面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概念叫熵增,就是物理世界看起来是总是走向无序。但是生命世界和物理世界不太一样,生命世界确实越来越走向有序。走向有序的行为是把熵减少的一个行为,但是整个系统的熵还是在增大。因此,生命行为就是把自己的熵减小了,使周围的熵增大了。
这在共识机制上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要达到共识就是要把熵减少,大家如果意见非常不一样的话,熵也就很大,因为非常无序。但是如果能够统一意见,达到一种非常有序的状态,它必然是减小熵的一种行为。然而,减少熵的行为必然会增高周围世界的熵。
因此,当时提出来的算法是通过一些 Hash 函数的计算,这虽然看起来是浪费了一些周围世界的能量,其实得到了一种更可贵的财富,也就是共识。
在这个意义下,区块链的共识系统有点像生命系统本身,自己的熵在减弱,它达到了共识,但使得周围的系统熵变大。这是一个代价,但相比别的系统来讲,这个代价还是非常小。
所以,一旦我们有了共识之后,就会有一种信任,人和人之间会有一个新的合作机会。所以,我把这个新的时代称为:我们的信念是建筑在一个数学的算法上面,In math we trust。在今后的系统中,中心化平台就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能够建立一些 P2P 的区块。通过开源的投票模式,大家可以用透明的算法,定义这个Community 里面的游戏规则。这就更能导致一个新的互联网的革命,一个合久必分的时代就又会到来。《张首晟教授: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世界新的分合转折点》

我们要在数字世界的秩序生长和现实世界的秩序生产之间构造一个桥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原子分子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然后在数字世界通过数学的方法对比特,数据特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然后在一个网络中用信息去指导生产把这两个操作系统进行融合。用信息论的语言就是说,用信息去指导生产。这也符合网络发展的是趋势:各种网络不断的融合。
有了区块链我们的物联网信息网,金融网,消费网络,设计网,进行多层次的融合。再通过生产体系改造现实世界之前,我们可以先在数字世界构造出一个想象中的平行空间。设计思维和区块链思维会不断的深入进行融合。共同的来构造出更加丰富更加美好的世界,设计的价值会更加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