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读书与写作

阅读打卡之《我们仨》04-06

2020-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神经小迷妹

04(2020-08-03)

打卡《我们仨》第二部第三章《古驿道上相失》。

这一章读完最是令人感伤。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梦境和现实的奔波里,作者失去了生命中两个最亲的人。

我也终于开始理解为何作者一开始就说这是一个万里长梦。她把爱人和女儿病逝的经过,以及自己所经历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劳累、痛苦统统化为了一个梦。通过梦的方式,将这种自己不忍回忆和相信的往事虚虚实实地讲出来。

我相信,这里也许确实有作者的梦境,但更多的还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许,将这些往事只是看作一个梦,会让人心里好受许多。又或许,这个梦还可以继续下去。在梦里,他们三个还能再重逢。

这一章里,有许多看似轻描淡写,但却让人回味动容的句子。比如,这一句: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家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眷恋和温暖,是因为有自己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如果他们都不在了,那么住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曾经的我失去了自己的家。但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新的家。只愿用自己的爱,让这个家里所有的人感受到这是个家的样子。

05 (2020-08-04)

打卡《我们仨》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他们仨》第一章。

从这一部开始,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起与先生和女儿在一起的往事。作者的这个家很朴素,单纯,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这确是一种不同寻常的遇合。

这种不同寻常从她陪伴先生留学牛津大学开始。作者描述了在牛津大学生活、学习的见闻和感悟。

令我印象最深刻,也最羡慕的是作者可以经常自由出入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可以占据一整个桌子,拿上一本书,从头到尾细读。这样的清净的读书时光可遇不可求。我想,也正是这样清净和无求的心态才成就了她自己的未来。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自古以来,只有那些真正热爱而无所求的人,才真正成就了自我。

他们俩不仅爱读书,而且也爱闲逛——他们称之为“探险”。他们的逛不是瞎逛,而是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讲生活的经验与书中的知识进行对照,加以揣摩和学习。我想,钱钟书先生《围城》中那些生动入骨的人物形象也许和这些闲逛是分不开的。

此外,从她的文字也能读到钟书先生性格上的一些特点,拙手笨脚,不爱活动。但和朋友之间往来也并不少,并且喜欢和朋友们玩文字游戏。他对喜欢的人毫无保留,对不投缘的人却显得有些刻薄。这是他的交友原则。

这令我想到一句话:世界上总有人会不喜欢你,但也总有人会偷偷喜欢你。我们所有的爱和热情留给喜欢我们的人就好。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会遭到非议。”看到这句话,我这个不会做人的人也能像他们一样稍得宽慰了。

06(2020-08-05)

打卡《我们仨》第三部第二章。这一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和先生搬家,以及搬家后独立做饭和生活的经历。在出国之前,两个人都是家境优渥的少爷、小姐。但出国之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切都得靠自己。

最令我心生亲切感和佩服的是,从来没有做过饭的他们俩全然不觉得做饭是个麻烦事,也不认为是个困难。他们把做饭当作学习和探索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

当作者在搬家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到先生亲手准备的早餐时,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从没吃过这么香的早饭!

钟书先生想吃红烧肉,而国外的中餐食材和调料有限,但他们还是摸索着做成功了,味道居然不错!并且,还能够举一反三,将各种肉类都烹饪地像模像样。

当作者在厨房里忙碌时,钟书先生还为她写下这样的诗句:“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毂方”。做饭这件极其平常的事情成为了他们快乐和诗意灵感的来源。

这里,我又想起自己曾写过的一篇文章《我在厨房里的劳动史》,是讲述自己对厨房的深深眷恋和热爱。这种爱是因为能够给家人做出可口食物而发自内心的满足。

然而,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却有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经常这么做饭,不会在烟熏火燎中失去自我吗?

我丝毫不排斥有不同声音的出现。但我想,之所以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大概是没有亲自下过厨房,或是没有为自己所爱的人下过厨房。如果有的话,就会体会到,在厨房里忙碌着,不仅不会失去自我,反而会让自己觉得更有价值,能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